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 洞悉傳媒發展大勢--《中國記者》刊發專文論述
堅持創新為要,鞏固和壯大黨的意識形態陣地
文/慎海雄
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必須堅持創新為要。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創新發展。要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和人才隊伍共享融通。習主席還明確指出,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
習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重要講話,洞悉傳媒發展大勢,指明媒體發展路徑和方向,不僅對軍事宣傳工作者,對包括新聞媒體在內的全國宣傳思想戰線的同志們,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必須堅持創新為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以變應變,在全方位創新中鞏固和壯大黨的意識形態陣地。
伴隨互聯網裂變式的發展,眼花繚亂的新媒體對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形成了強大沖擊。發行量減少,影響力下降,有的報紙干脆關門大吉。由此,有些新聞宣傳部門的同志自哀自怨、自暴自棄,甚至對黨的宣傳思想輿論陣地能不能守得住、能夠守多久心生疑竇、缺乏自信。
事實上,各類媒體都是科技變革的產物。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今天,任何媒體形態都可能會死亡、會被顛覆,但是新聞不死、內容為王!而且,機遇也夾雜著沖擊迎面而來。比如,在五花八門的新聞信息幾近爆炸式增長的當下,受眾更渴望的是權威新聞、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僅是鋪天蓋地、真偽莫辨的碎片化泡沫。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的優勢,恰恰是任何其他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當下的關鍵,就是按照習主席所指出的,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如果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坐失發展機遇,傳統媒體只能越來越式微。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揚長補短,在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贏得新空間。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習主席多次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總書記就指出,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作為黨的宣傳輿論工作者,就是要按照習主席的指示,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認識黨的輿論陣地,承擔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生力軍的重大責任,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大力推進媒體的轉型升級,尋找新媒體環境下引導輿論的突破口。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對此,黨的宣傳輿論部門空間大、責任也大。就以國際話語權而言,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創造的一系列巨大成果,無不驗證了我們的道路、我們的理論、我們的制度是成功的。我們有“三個自信”的充分底氣。但是,在國際輿論格局中,總體上依然處于“西強我弱”的狀態。
研究表明,西方媒體掌握著全球90%以上的新聞信息資源,近70%的海外受眾是通過西方媒體了解中國的。相當多的西方媒體仍然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報道中國。特別是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話語權的增強,一些西方國家心態失衡,想方設法對我國圍追堵截。某些西方媒體為策應其國家利益應聲而動,故意對我國炒作和抹黑。這就必然導致在西方輿論里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相去甚遠。
“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如何堅持國家站位,樹立全球視野,引導國際社會全面客觀認識中國,塑造良好中國形象,把一個充滿生機和自信的真實的中國展現給國際社會,這就是黨的宣傳輿論部門履行職責的一項重要使命。“道不同,不相為謀”,一些西方媒體根深蒂固地對中國懷有偏見,中國也不可能指望他們友好善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只能坐視他們潑污。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如此豐富的成功實踐,已經足以說明中國的道路和制度是成功的,中國沒有任何輸理的地方!
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在學理上研通研透,立足實踐,為中國的道路和制度提供深厚的學理支撐,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真正徹底扭轉在國際舞臺上有理“論不出”,有理“論不響”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強對國際傳播規律的研究,在研究透中國特色的同時,力求以國際通行的表述,特別是要以國際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達方式傳播好中國聲音、講述好中國故事。
在互聯網使地球變“平”的今天,我們更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在國際話語權的爭奪中力爭通過新媒體實現“彎道超車”。在這方面,廣東省外宣工作已經嘗到了甜頭。廣東省通過在推特、臉譜等海外社交媒體廣泛推送符合海外受眾視聽習慣的資訊,傳播中國聲音、嶺南風尚,收到了極好效果。
宣傳輿論是黨的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宣傳輿論工作者要按照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指引,推進全方位創新,擁抱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黨的意識形態陣地在創新和變革中鞏固壯大,永遠充滿勃勃生機。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本文將刊發新華社《中國記者》雜志2016年第一期“每月評論”卷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