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其實,在前面五位記者的訪談環節當中,大家都在觸碰我們之前想要說的五個關系,接下來我們就把這五個關系融入到習總書記特別提出的五個目標當中,逐一分波去細化它,再進行深入研討。這五方面就是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和機制更科學。接下來首先進入到第一個環節,生態更優美。首先要請的是新華社記者曹瀅。
曹瀅
接著剛才的話題,在17年前的采訪過程中,給我留下一個非常深刻印象的是,那個時候靠山吃山的群眾老百姓大多處于深度貧困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基本的溫飽。退了耕、還了林,怎樣才穩得住,是讓林業干部最為擔心的話題。在那個時候,森工企業的轉型,砍樹人的生計和老百姓薪柴問題,這些都實實在在對林業保護、國土修復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干部群眾普遍都對不砍樹了怎么辦感到憂心忡忡,這次在我們重走長江上游的時候看到,造林綠化和老百姓的脫貧致富普遍地能夠結合起來,讓老百姓謀生計的機會和途徑多了很多,我們看到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經濟成為很多地方助力脫貧的主要途徑。
曹瀅
雖然說解決貧困的途徑多了,但是給我們帶來的思考是也帶來新的考驗。現在所關心的問題是,比如生態農業在各地千差萬別,怎么樣防止出現增加新的面源污染以及怎么樣讓生態農業確保它的生態標準呢?這個問題想請專家給回答。
李忠
我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我的研究領域是區域經濟和環境經濟。剛才曹瀅記者提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得特別好,確實,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尤其是長江經濟帶的面源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一個嚴峻問題。現在為了防止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部也開展了相關的工作,也專門出臺了防止農業面源污染的實施方案。另外,最近也在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化的工作。
李忠
剛才曹瀅提到的是關于生態農業的標準問題,確實很遺憾,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建立起很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但是現在一些協會也在開展一些認證。另外,像國家質檢總局也有關于生態原產地的認證。我想,現在關于生態農業標準化的研究問題也有很多機構在做相關的研究,也在推動標準化制度的建立。我想,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應該是會出臺生態農業標準,能夠有效引導農業朝著綠色化、生態化、循環化的方向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