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西湖邊流動“中國風”

浙江美術館不光在建筑風格上帶著濃濃的中國風格,展覽內涵上也彰顯中國氣質、浙江精神,以此貫通文化氣韻魂魄。這般深厚的文化積淀、歷史傳承,也成就了眾多藝術大師與浙江美術館之間獨特的淵源和感情。

西湖邊流動“中國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3-07 08:03
2019-03-07 08: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浙江美術館外景 記者 江 南攝

“歷史的凝眸——浙江歷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作品大展”展覽現場

吳冠中《春》 浙江美術館藏

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 記者 江 南攝

  “水印千年啟動展之湖山勝概”展覽現場

與眾多“老字號”美術館相比,浙江美術館還是“小字輩”。但正是在這十年間,浙江美術館扎根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獨特人文自然環境的“土壤”,精心策劃品牌展覽,積極引進高品質藝術,建構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典藏體系、學術研究體系,“生長”成為國內一流美術館。

以“中國風”為主導,助推藝術融入時代

“要在西湖邊上建設一座具有‘中國風’的一流美術館。”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為浙江美術館親自踏勘選址、審定方案,并在2005年參加浙江美術館奠基儀式、按下開工按鈕。籌建伊始,他就提出:要把西湖的自然景致與美術館的人文韻味和諧地融為一體,這才是具有時代氣息、中國氣質的美。

浙江美術館不光在建筑風格上帶著濃濃的中國風格,展覽內涵上也彰顯中國氣質、浙江精神,以此貫通文化氣韻魂魄。

講好中國故事的浙江篇章,成為浙江美術館的文化自覺。基于自身積淀和發展條件,有意識地將展覽體系納入幾大主題:中國傳統經典系列、百年浙江傳承系列、世界美術引鑒系列、學術研究探索系列、典藏精品活化系列、現代藝術綜合系列等。

2016年,浙江美術館創立“東方智慧”自主策展品牌,旨在策劃一場“向西歸東”的精神之旅。2016年的“湖山勝概——西湖主題水印版畫展”、2018年的“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都是這種文化氣韻的集中體現。

多幅西湖主題的水印畫,用傳統冊頁的形制連綴起來,放在“w”形的特制展架上。遠遠看去,畫的本身就像連綿起伏的水波,“波光粼粼”的視覺之美正契合畫展中西湖的意象。“原來畫展還可以這么‘玩’。”有觀眾走進“西湖水印版畫主題展”展廳,不由這樣感嘆。

發端于中國、蘊含東方美學精神的水印版畫,怎樣把它1400多年的歷史演變更好、更美地展現出來?浙江美術館策展團隊在展陳內容、展陳手段上都創新嘗試,展品中不光有代表性的版畫作品,還有雕版實物裝置作品以及古籍文獻等展示,調動各種手段綜合展示藝術之美、景觀之美和傳統技藝之美。這一展覽已輸出到日本、捷克、德國等國展出,去年底還在香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跨年巡展。

近年,浙江美術館的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王鐸作品展、安格爾的巨匠之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等高質量展覽,“排隊”場面已成常態。像“神筆”王鐸的草書魅力,吸引了國內各地趕來的觀眾,還有不少來自日本等國的海外觀展者,有人說,“打飛的”來看都值得。“把莫高窟都搬進美術館”的敦煌藝術展等經典展覽,至今還有不少觀眾感念其盛況。

“助推中華文化融入當下、走向世界,這也是美術館弘揚先進文化的努力。”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應金飛用詩意的表達傳遞這一理念,他說:“秉持浙江精神的理性光輝,敘述波瀾壯闊的前塵往事,將沉落于歷史長河的人文光影重投于時間之墻,讓歷史的故事以藝術的方式走向社會公眾。”

發揮文化優勢,構建近現代美術藏品體系

浙江美術館所處的這片依山近湖的地方,沉淀了太多的歷史故事。800多年前,南宋畫院的畫家描繪湖山勝景,成就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高峰。90多年前,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后更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西湖孤山創立,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后來的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路校舍,與浙江美術館相隔不遠,鄰近處還有潘天壽紀念館、唐云藝術館等串珠成鏈。

這般深厚的文化積淀、歷史傳承,也成就了眾多藝術大師與浙江美術館之間獨特的淵源和感情。

“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畫吧。”2010年,浙江美術館曾辦過一場“東西冠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匯集大量精品畫作。館外南山路兩旁,展覽宣傳標語上印的是吳冠中寫的這句話。展覽還未落幕,先生辭世的消息從北京傳來。

2009年底,開館之初的浙江美術館接受了一份沉甸甸的捐贈。吳冠中捐出他晚年創作的56件彩墨、水墨、書法作品,像油畫《眼》,是他僅有的畫貓的作品,當時先生將畫從家中客廳墻上摘下,親手交與上門拜望的浙江美術館工作人員;還有16件其它大師作品,包括林風眠、陳之佛兩位師長作為新婚禮物贈予吳冠中、朱碧琴伉儷的珍貴畫作。2010年11月,吳冠中長子吳可雨再次向浙江美術館捐贈先生創作于1978年的《云南行》系列速寫48件。

如今,浙江美術館是境內收藏吳冠中捐贈作品最多的美術館。今年適逢吳冠中百年誕辰,眾多美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已對浙江美術館年內即將舉辦的吳冠中紀念特展翹首以待。

早年曾于國立杭州藝專學習的吳冠中,將浙江、將杭州視作藝術故鄉和精神故鄉。先生將畫作無私捐贈給浙江美術館,也是捐給了此間的詩畫山水,捐給了往昔的藝術行旅和師友淵源,捐給了文化浙江的深刻印記。

同樣情牽故里的,還有浙派人物畫大家周滄米,將2672件作品及詩文文獻捐給浙江美術館,他在彌留之際接過收藏證書,說:“這是我的藝術人生中最后的輝煌。”浙派人物畫創始人之一李震堅的家人,捐出畫作及素描、畫稿等4028件,是浙江美術館開館后接受數量最多的一宗捐贈。

十年間,通過征集、接收捐贈、收購、組織創作、寄存代管等途徑,浙江美術館從“零藏品”起步,已收藏2.3萬余件不同種類作品,以浙江地域為主線的近現代美術藏品體系逐步形成。

破“準博物館”思維,建“有機美術館”

“你們的‘鎮館之寶’是什么,在哪個展廳?”應金飛有時會面對這樣的提問。他認為,消解對于“鎮館之寶”過分熱衷的追捧,構建一個融“策展—創作—展覽—典藏—交流”為一體的“有機美術館”,恰恰是浙江美術館一直在做的探索和嘗試。

現代美術館作為博物館的演進形態,在發展中形成了有別于博物館的定位和功能。國寶級的歷代名畫確實大都藏于博物館,一些美術機構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典藏“焦慮”。

應金飛說,浙江美術館首個十年里積累下不俗的藏品“家底”,但今后的工作重心不是簡單地擴展項目和藏品規模,而是要打破“準博物館化”的慣性思維,真正揚己所長,在展示“有形之物”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場域”的研究、確立和展現,從藝術、社會、人文等層面有效擴展美術館的綜合影響力和創新生長力。

像作為中國現代美術重要策源地的國立杭州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其薪火相傳的藝術實踐和藝術觀念,正是浙江美術館研究的重點和特色。以首任校長林風眠為代表的“中西融合”藝術思想、以潘天壽為代表的“傳統出新”藝術思想,這兩條學術脈絡始終交疊貫穿學院90多年的發展歷史。兼容并蓄的學術品格、人文湖山的詩性氣質、文藝復興的使命擔當、勇立潮頭的先鋒意識,是學院幾代人的不懈追求。對“國立藝專體系”這樣代表性的典藏專題,浙江美術館有長期深入的學術研究。

對美術館的典藏而言,收藏名家名作的同時,更有深遠意義的是明晰其藝術理念、學脈傳承之精義。像浙江美術館通過大量李震堅的速寫手稿比對,解析浙派人物畫的創作本源,進而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展覽內涵,引導觀眾通過手稿作品貼近藝術家的創作脈搏,體認他們尋覓精神世界通路的痕跡,認知人文藝術的感性魅力。

作為“有機美術館”的功能組成部分,浙江美術館近年來在推動東西方藝術對話、中外文化交流,培育青年藝術家群體、推廣現代人文藝術項目等方面也不斷嘗試,擔負起更深遠的文化使命和社會美育引領責任。美術館是藝術的殿堂,也是傳播美的公共大課堂。

適逢浙江美術館開館10周年,今年7月,浙江美術館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館慶10周年浙江美術作品展”。“盈藏華章”“丹心塑美”“溯源追夢”三大板塊,涵蓋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地域藝術名家的重要作品、浙江美術工作者在全國獲得重要獎項的藝術作品以及近十年來重大歷史題材創作的優秀作品。

如何以多元創新的浙江精神響應國家文化建設的整體格局,如何尋求更富創新性的思路,推行更具針對性的現實舉措,浙江美術館一直在摸索、在叩問,也將再續寫、再描繪。 (記者 江 南)

(江 南)

【責任編輯:程爾凡】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