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在高峰論壇結束后公布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引起各方廣泛關注。這份清單是中國作為東道國梳理的,自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至第二屆高峰論壇之間,各國政府、地方、企業等達成的主要成果。這些成果包括:一系列合作共識、重要舉措和務實成果,包括舉措、合作倡議、雙多邊文件、多邊合作平臺、投資、融資類項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的合作項目等,共6大類283項。
如果說“一帶一路”建設5年來,尤其是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成果豐碩的話,那么這份清單顯然是一個扎實的佐證。同時,在筆者看來,這份清單也折射出過去幾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發展之路,并為一帶一路的“工筆畫”該如何越畫越好指出了方向。
一是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在第二屆高峰論壇期間或前夕,中國政府與赤道幾內亞、利比里亞、盧森堡、牙買加、秘魯、意大利、巴巴多斯、塞浦路斯、也門等國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越來越多的歐、亞、非、拉國家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伙伴。
二是合作不斷深化。從成果清單中可以看出,這些合作成果并不僅限于中國提出的舉措,以及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日益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新形態。中國政府將與哈薩克斯坦政府簽署《中哈產能與投資合作規劃》;與肯尼亞、瑞典、智利政府簽署稅收協定和議定書等等都昭示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領域愈發廣泛,互聯互通的內涵和潛力正在不斷得到挖掘。在成果清單中,這樣形式的雙多邊合作文件多達42個領域,從產能合作到稅收協定,從交通運輸到綜合規劃,從信息通信到能源資源,從創新行動到三方合作,從生產標準協調到跨境金融和審計監管,其豐富程度,則可映襯出出當前及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發展之深入細致。
三是合作平臺更加豐富。根據清單,“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平臺已經多達27個。領域涉及金融、環境、可持續投資、信息互通、文博、藝術、智庫、科教、交通運輸、減災、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能源、城市人居、知識產權、財稅會計、港務等近20個領域。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多樣性。這也意味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抓手越來越多,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推動互聯互通的構想進一步得到可以落地的機制保障。
四是合作主體更加多元。認真梳理成果清單可以發現,在清單中,除了政府和國際組織外,科研教育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藝術院團、大型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已經越來越多地成為“一帶一路”發展合作當中的活躍主體。它們根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之中,自然會給“一帶一路”建設接上更多地氣,推進國際發展合作的藍圖盡快落地變為現實。
五是投融資項目更加多元。過去幾年,“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基建引領的形態比較突出。這既是“一帶一路”建設中“設施聯通”的題中之義,也是未來建設發展的重點方向。同時,在這份清單中,可以發現,除基建以外的項目成為新的增長點。17個項目當中,有10項與投資平臺建設、金融貿易服務合作密切相關,將為“一帶一路”提供產業金融、綠色金融、航運融資、互聯網基礎設施、保險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務。此外,清單中的融資項目也表明,“一帶一路”的融資來源日益廣泛,融資形式也將更加多元開放。可以預見,“資金融通”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亮點。五通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將進一步加速。
顯然,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果遠不止于清單所列的項目。更重要的是沿線國家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共識和動力。在論壇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理念得到了豐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人心所向。同時,建設怎樣的“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就是要踐行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理念,積極對接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就是要加強全方位、多領域合作,繼續推進陸上、海上、空中、網上互聯互通。可以想見,隨著這些共識落實為行動,合作協議轉化為實際成果的時候,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形成基建引領、產業集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綜合效應”將全面展現在世人面前。
(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