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踏上了創造新生活的征程。
如今70年過去了,外部世界仍對中國當時所處的悲慘境況知之甚少。70年前,中國雖然取得了抗戰勝利,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僅為美國的5%。
這是一個相當低的起點。
轉型升級提高中國人民生活水平
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設立經濟特區,這為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夯實了基礎。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實現了持續十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并逐步推進向創新導向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的轉型升級不斷加速。
中國的工業化在上世紀90年代末至2008年間達到頂峰。如今,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這是所有經歷工業化進程的國家的必經之路,從19世紀的英國到20世紀的美國概莫能外。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表明到2030年實現依靠消費和創新的經濟再平衡戰略已走上正軌。
同時,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穩步提高。現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約為美國的1/3。換言之,與美國同期水平相比,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5倍,這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新興經濟體成為新增長引擎
直到上世紀末,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投資和金融——才開始惠及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全球化不能只服務于少數富裕的發達經濟體。它還必須服務于相對較貧窮但增長較快的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目前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隨著發達國家陷入長期性經濟停滯,他們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因此,相對較貧窮經濟體的崛起不是一場零和博弈,發達經濟體也能從中受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如若沒有大型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支撐,所有主要發達經濟體都會陷入另一場大蕭條。到2050年,這些國家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攀升至80%。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份額超過20%;過去40年間,這一數字逐漸降低至15%。而與此同時,中國所占的份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從5%上升至20%。
中國可以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份額
未來,發達經濟體的發展將取決于較不富裕國家生活水平的提升。正如20世紀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支撐了發達國家在國際社會擁有較大話語權一般,中國有潛力在21世紀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
特別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引導國內的過剩產能和資本投入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改善與東南亞和南亞、中亞、中東和歐洲的貿易往來和相互關系,甚至包括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一帶一路”倡議尋求在發達經濟體的參與下,推動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加快其現代化進程。
“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包容性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不要求加入軍事聯盟,不會走向另一場冷戰,不尋求對世界其他國家實施利己主義的經濟制裁,不鼓勵政權更迭將其意志強加于國際社會。它關注的是21世紀的全球經濟發展。
(本文作者為咨詢公司“區別集團”創始人、美國印中美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新加坡歐盟中心訪問學者丹?施泰因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