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貴州榕江:在扶貧車間傳承的非遺文化

貴州榕江:在扶貧車間傳承的非遺文化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0-09-21 1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我們這兒的人從小就會刺繡,沒想到現在這個手藝能換成實實在在的錢了。” 楊秀麗說話的時候,正在繡一對蝴蝶,這樣簡單的繡品不到一天的時間可以繡完,一件能賺18元。

57歲的楊秀麗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月亮故鄉非遺文創產業中心扶貧車間的一名女工。2016年以前,她還住在榕江縣平永鎮仁里鄉公街村一個不大的木房里。36歲那年,丈夫去世,她一個人靠種田,拉扯大了兩個孩子。

2016年,一場水災讓楊秀麗家的木房遭了殃。在縣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她于2017年住進了榕江縣易地扶貧安置點臥龍小區,還給安排了工作。

在扶貧車間里,楊秀麗每天繡繡花鳥,做點手工活,每月收入1000多。

楊秀麗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在這里只能繡繡花。現在進來的年輕人可以接受培訓,學習靛染技術,她們的工資更高。

據月亮故鄉非遺文創中心負責人劉洋介紹,目前大約有120名繡娘在車間工作,她們平均年齡65歲,沒有接受過正式培訓,憑借自己從小掌握的刺繡技術,按訂單計件,高的每月能掙3000元,低的也有一兩千。

榕江縣月亮故鄉非遺文創中心,于2018年4月由榕江縣政府與返鄉創業的榕江籍苗族非遺設計師劉洋聯合創辦成立,是一家專注手工藝復興和非遺設計的公司。

榕江縣耕地面積不多,長期處于極度貧困之中,是全國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然而,它有適合種植藍靛的氣候和土壤。該縣借助于發展藍靛相關產業,正在逐步走向脫貧之路。

據劉洋介紹,藍靛的葉子可以加工提取靛藍作染料,其根部可以入藥。靛藍發酵后可以對布料進行染色,天然著色劑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該公司于去年5月開始運營,憑借創新的思維,以靛藍元素定制杯子、盤子、手袋等文化創意產品。在扶貧車間里,員工們用靛藍染料染布,然后通過織布和刺繡制作民族特色服飾。

該公司已經在當地開設了幾家實體店,并計劃在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和觀光景點開設更多的實體店。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在淘寶上開了一家網店,全面打通線上加線下的多元銷售渠道。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刺繡到文創、文旅、銷售為一體的非遺手工藝全產業鏈條。

“我們試圖將傳統靛藍元素與年輕消費者感興趣的時尚文化和創意產品聯系起來,以實現可持續增長。” 劉洋說:“以設計活化非遺,以產業賦能鄉村。通過整合全縣分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手工藝品資源,帶動貧困村寨手藝人精準脫貧,讓偏遠地區的非遺傳統文化得以重煥新生。”

(記者 朱雯騫 楊軍 編譯 車維維)

原文見9月21日中國日報14版,英文鏈接: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009/21/WS5f67f097a31099a2343507ac.html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