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記者張瀟祎)3月8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分別向大會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依法履職情況如何?“兩高”工作報告又從哪些方面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和對公平正義的期盼?
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用數據、案例說話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結案件35773件,地方各級法院審結、執結案件2870.5萬件,結案標的額7.1萬億元。全國法院受理案件在先后突破2000萬和3000萬關口后,出現2004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余茂玉指出,這是在各級黨委領導下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促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多元化解的成效。
2020年,檢察機關辦案總量也有所下降。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301萬件,同比下降19.4%。“但細分起來,其實是‘一降一升’。”最高檢辦公廳副主任馬騏指出,檢察機關“被動受案”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申訴案件量有所下降,“主動履職”的公益訴訟、訴訟監督案件量有所上升。這說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會大局穩定,經過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治安秩序改善,檢察機關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更有力、更主動。
“兩高”工作報告數據豐富、內容翔實,其中不乏一個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典型案例。“今年報告進一步講述了許多好故事,比如,保護誠實守信,讓虛假陳述者付出代價、制假售假者受到懲處、碰瓷者落入法網、誠實守信者受到激勵,再如,圍繞促進和諧家庭建設,會同婦聯完善反家暴聯動機制,依法認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判令全額返還打賞金等生動故事。”余茂玉說。
針對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底發布的“昆山反殺案”指導性案例,馬騏指出,案例發布后,2019年因正當防衛不捕不訴399人,同比上升107.8%;2020年420人,同比上升5.3%。2020年再發6起因正當防衛不捕不訴的典型案例,就是要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做實。報告還提到,網絡大V“辣筆小球”惡意詆毀貶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江蘇檢察機關迅速介入,依法適用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首次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批準逮捕。馬騏認為,這鮮明地向社會傳遞出“英烈不容詆毀、法律不容挑釁”的強烈信號,針對性、警示性更強,社會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推進掃黑除惡 堅持“打傘破網”
2020年是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之年。針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審判執行任務完成情況,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依法懲處黑惡犯罪分子,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對孫小果、陳輝民、尚同軍、黃鴻發等黑惡勢力犯罪組織頭目依法判處死刑;堅持“打財斷血”,堅持“打傘破網”。余茂玉表示:“經過三年攻堅,社會治安形勢更好了,老百姓安全感有了明顯提升。”
最高檢工作報告也顯示,2018年以來,共批捕涉黑涉惡犯罪14.9萬人,起訴23萬人,其中起訴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5.4萬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如果不把黑惡勢力的‘保護傘’‘關系網’連根拔起,就難以做到除惡務盡,也難以鏟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馬騏說,“檢察機關落實黨中央要求,將摸排‘保護傘’線索作為辦案必經環節,深挖黑惡勢力盤踞多年、坐大成勢的深層原因,起訴‘保護傘’2900多人。這是以往任何一次‘嚴打’斗爭所沒有的。”
維護防疫秩序 服務“六穩”“六保”
“周強院長在報告中用‘促發展’‘穩預期’‘保民生’定位了司法在服務‘六穩’‘六保’中發揮的作用。”余茂玉指出,針對疫情引發的各種新的法律問題,最高法及時出臺了審理涉疫民商事、涉外商事海事、執行案件等4個意見,先后發布3批31個保障復工復產的典型案例,厘清法律適用問題,明確司法政策導向。人民法院堅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通過破產重整、和解以及善意執行等方式,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各級法院依照法定程序,緊急為1386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臨時變更財產保全措施,支持擴產抗疫,確保緊缺醫療物資供應。
最高檢工作報告提到,因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再就核酸檢測造假、制售假疫苗等發布4批19件從嚴追訴典型案例。起訴涉疫犯罪1.1萬人。制定實施“11條意見”,服務“六穩”“六保”。馬騏表示,圍繞助力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2020年以來,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2.3萬人,同比上升2.9%;對民企負責人涉經營類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就提出適用緩刑建議;組織開展涉企控告申訴專項清理,排查出2.1萬件,支持企業合法訴求5519件;同時持續清理涉企“掛案”,2019年排查出的2687件“掛案”已督促辦結2315件,2020年10月起會同公安部再排查督辦5088件,“讓長期處于‘負罪’狀態的企業放下包袱、放手發展”。
嚴懲腐敗犯罪 全力追逃追贓
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2萬件2.6萬人,對趙正永判處死緩、終身監禁,對賴小民判處并執行死刑。檢察機關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9760人,對趙正永等12名原省部級干部提起公訴。賴小民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罪行極其嚴重,檢察機關提出判處死刑的公訴意見,判決予以采納。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檢工作報告特別指出,對逃匿、死亡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啟動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首次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對潛逃境外19年的貪污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訴。據馬騏介紹,缺席審判是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新增的一項特別程序,對追逃追贓具有重要意義。“缺席審判制度建立后,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傳票和起訴書副本送達后,被告人未按要求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并對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作出處理。”
依法從嚴治網 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當今社會,網絡安全風險日益突出,傳統犯罪加速向網上蔓延。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嚴懲網絡犯罪。決不讓網絡空間成為法外之地。圍繞促進網絡空間道德建設,余茂玉介紹,人民法院發布嚴懲網絡犯罪指導性案例,對電信網絡詐騙、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加大懲治力度。依法懲治網絡流量造假、流量劫持等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開放司法區塊鏈平臺,支持網絡著作權人通過平臺提交、固定證據,預防和懲治網絡抄襲。
積極參與網絡治理,這在最高檢工作報告中也有所體現。報告提到,2020年,檢察機關起訴網絡犯罪14.2萬人,在刑事案件總量下降背景下,同比上升47.9%。馬騏介紹,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網絡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2020年達到47.9%。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2020年,最高檢組建懲治網絡犯罪指導組,成立網絡犯罪理論研究中心,印發《人民檢察院辦理網絡犯罪案件規定》,并就整治網絡黑灰產業鏈、提升移動互聯網監管執法能力、加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向工信部發出第六號檢察建議,同時積極參與“斷卡”行動,從嚴懲治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犯罪,斬斷電信網絡犯罪鏈條。“采取這些舉措,目的就是要促進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也體現出檢察機關履職的自覺。”馬騏說。
除此之外,“兩高”工作報告還圍繞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三大攻堅戰、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方面就過去一年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于社會廣泛關注的“紙面服刑”“提錢出獄”等問題,最高法表示將以全面開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堅決整治頑瘴痼疾,堅決查處“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堅決清除害群之馬,最高檢也表示將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監督,既防治“提錢出獄”“紙面服刑”,也防止應減不減、該放不放。
(張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