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技改狂人”賦能 螺螄粉成農民致富大產業

來源:科技日報
2021-04-16 09: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晚上9點,機器運轉,燈火通明。螺螄粉配料生產車間明亮的燈光下,一道清瘦的身影仍在忙碌。

身穿白色工作服的他,對著一臺機器,和幾個老伙計比畫個不停。他是姚漢霖——廣西柳州預包裝螺螄粉龍頭企業螺霸王的創始人。

在短短數年的時間里,他把一家不見經傳的400平方米的螺螄粉手工作坊,打造成為年產值超7億元的企業。也正是他,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走出一條合作社參與組建龍頭企業,企業連基地,基地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柳州人的一天,是從“嗦”一碗辣爽鮮香的螺螄粉開始的。可在2014年左右,盡管柳州螺螄粉開始“走紅”,但是生產環節仍存在大量技術問題:袋裝螺螄粉的生產主要靠手工,員工在笨重的大鍋頭前,熬湯炒料;在簡陋的生產線上,分揀裝袋。每天產量不過數千袋,產品稱重包裝技術粗劣……

“擺在眼前的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姚漢霖從生活中尋找突破壁壘的靈感,他先是從茶葉身上得到啟發,率先運用茶葉稱重機的原理來包裝原料,后經過對設備的不斷改進,投入使用。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姚漢霖經常說。那段時間,他時常拉著幾個伙計,蹲在簡陋的工廠里,一邊端著盒飯,一邊拿筷頭比畫著圖紙。

經過無數次嘗試,姚漢霖通過科技攻關,將螺螄粉保質期由15天延長到180天,并完成了生產流程從手工向工業化生產的轉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能拉升了近十倍。

6年間,姚漢霖先后獲得10多項專利。這些研發技術投入生產,并轉化成多個袋裝螺螄粉行業生產標準,推動了整個行業工業化進程。

在并肩作戰多年的老伙計的眼里,姚漢霖成為一個“技改狂人”。盡管產量節節攀升,企業規模迅速擴張,姚漢霖卻仍然眉頭緊鎖,思慮重重:囿于工業化技術上的限制,早期的袋裝螺螄粉還存在辣味不純、粉泡不軟、口味單一等缺陷,味道與手工制品還原度達不到一致。

“工業化技改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一個不慎,可能付出巨大的成本。”姚漢霖開始奔走國內外,四處求索,謀劃更大的技術突破。

得益于早期在研發上的諸多嘗試,姚漢霖率先開始了自動化機械本土化的革新,改造了第一條適合生產螺螄粉的全自動米粉生產線,并經技改推出柳州第一臺“晃動鹵鵪鶉蛋機”、第一臺測辣儀,確保了螺螄粉口味的高度還原。

2016年,姚漢霖的企業成為柳州首家獲得出口資質的螺螄粉企業。為了拿到撬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姚漢霖做了大量工作:成立產品研發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達成長期合作;邀請中國檢驗集團廣西公司等專業培訓機構對員工進行培訓與指導……

給螺螄粉插上科技的“翅膀”,姚漢霖不僅讓螺螄粉實現了從小作坊到大工廠的轉變,也帶動提高了當地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2015年,柳州市充分挖掘螺螄粉主導產業帶動效應,在貧困村布局螺螄粉產業原材料基地,以產業帶動脫貧,開創以“螺螄粉產業培植”推動“造血扶貧”新路徑。

姚漢霖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運營模式,先后在柳城縣東泉鎮雷塘村、鹿寨拉構鄉關江村建設豆角竹筍基地。

通過建立標準化螺螄粉原材料生產基地,企業輻射帶動柳州市區500多戶農戶,基地吸納1000余人就業,深加工帶動800余人就業,戶均增加年收30000元以上。

3月30日,螺霸王洛維新產業園投產,投產后公司日產能可達150萬袋,新增就業1000余人。

老伙計們知道,要順利投產,很多設備仍要靠姚漢霖親自調試。晚上10點,忙了一晚的姚漢霖啟動車子,緩緩開出產業園。

那拐角處,燈火通明。

【責任編輯:張天磊】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