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城市新貌。黃贊福 攝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河源開足馬力全力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全面對接“雙區”建設,不斷提升產業、生態發展水平。
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河源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把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招牌打得更響、擦得更亮。
新速度
贛深高鐵年底開通 河源1小時內可達深圳
“五一”期間,贛深高鐵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搖臂高空車來回運行,工人們穿戴規范,在龍骨架上焊接、在月臺上鋪設地板、在路枕上鋪設鋼軌,偌大的候車大廳已具雛形……
贛深高鐵是我國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規劃中南北大通道京九高鐵最后一段,線路貫穿江西、廣東兩省的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5市。
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后,河源將順利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中鐵四局贛深鐵路鋪架項目部長鋪隊隊長汪鶴鳴向記者介紹:建成后,河源市民有望今年底在家門口坐上高鐵,抵達深圳的時間可由3小時壓縮至1小時以內。
近年來,河源市把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所在地的江東新區作為當地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的主戰場、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以此撬動3000多平方公里的“現代河源”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把河源建設成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深圳都市圈的有機組成部分。
新發展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鄉村振興千帆競發
上周,河源舉辦了美麗鄉村民宿招商推介會,188個民宿項目在推介會上達成投資意向,14個項目現場簽約。推介會上發布的《河源市民宿產業發展報告》顯示,該市目前有民宿約200家,床位超2000張。
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優質民宿入住率達100%。而在今年春節假期,源城區陂角村累計接待游客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550萬元,一度出現村中停車場爆滿、民宿一房難求的現象。
要知道,在過去,陂角村曾是省定貧困村,2015年村集體收入僅6.8萬元。
5年前,由深圳市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牽頭、總投資達200億元的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項目落戶陂角村。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短短幾年,就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名單,成為河源唯一入選村莊。
近年來,河源積極推進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全省最優生態環境和生態發展的引領者為目標,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東源縣上莞鎮、船塘鎮和紫金縣龍窩鎮已入選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擁有國家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范鎮3個、示范村7個;生豬產業園的牽頭企業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上個月成功上市;紫金茶葉產業園、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園、源城區蔬菜產業園等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大量優質農產品。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引領,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河源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步子越來越大,形勢喜人。
新工作
“春風”吹進貧困村 村民踏上致富路
地處深山偏僻之地的東源縣澗頭鎮大往村,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曾是省定貧困村,有貧困戶48戶158人。大往村黨總支部書記丘澤鋒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三股春風”吹醒吹旺了大往村。
2005年左右,大往村被列為河源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3.5米寬的水泥路修到了村委會,小山村與外界的聯系方便了。全村400多家農戶告別泥磚房,建起了鋼筋水泥房,再也不用為風吹雨打擔驚受怕了。這是第一股春風。
村里的麻雀小學合并入外面條件更好的學校,讓86戶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農戶搬遷至山外更適宜生產生活的澗頭鎮圩附近。這是吹進山村的第二股春風。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是讓大往村發生巨變的第三股春風,“一戶一策、精準施策”的幫扶辦法,讓眾多貧困戶脫貧奔康。
昔日大往村貧困戶丘鏡平,有養肉兔經驗,但因缺乏更專業的養殖技術、管理落后、資金不足等,養兔場效益不佳。對口幫扶大往村的深圳市機場(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知情后,幫他制定了肉兔發展養殖規劃,請來了專業技術人員上門教他如何給兔子喂食、給病兔打針等技術,籌資幫他擴建了養兔場,使養兔場擴建至約2000平方米,年收入六七萬元。
大往村村民丘美源,有加工生產、安裝不銹鋼門窗等經驗,但因家底單薄,沒有大干一場的條件和信心。駐村工作隊得知這一情況后,拿出幫扶資金5萬元為他買來相關材料,鼓勵他把生意做大。2017年,丘美源將不銹鋼門窗加工門店開到澗頭鎮政府旁邊的鬧市街頭,當年底就賺了四五萬元。此后幾年,賺得的利潤升至10多萬元。對未來生活滿懷信心的丘美源,準備花近20萬元將原本租用的鬧市店面三層樓買下來,爭取把生意做得更大。
在外地銷售熱水器的大往村民丘演樂,因父母患病而致窮。為照顧家人,他回到了家鄉,很想買輛車做滴滴車司機掙錢。駐村扶貧工作隊知情后,籌資五六萬元,村委會幫他貼息貸款5萬元。目前,如愿以償的丘演樂每月開車收入約八九千元,如今還在東源縣城買了房子,并準備在縣城開一家汽車美容店。
村支書丘澤鋒介紹,大往村低收入家庭成員憑借對口幫扶政策,或開餐館,或入股茶園、或修車修電器等,收入明顯提高。隨著村莊巨變,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村民素質和精神面貌也得到極大提升。過去,外出不太容易,現在每逢周末不少外地游人紛紛驅車開進大往村,享受秀美山水、清新空氣。原先沉寂的山村,如今越來越熱鬧了!
新幸福
為市民打造家門口公共文化場所
本月底,《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將在河源市桃花水母大劇院上演,將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的藝術演出。劇院總經理林明翔告訴記者,每年都會從國內外引進優秀的歌劇、話劇、芭蕾、交響樂等,供市民欣賞。
水母大劇院,以萬綠湖里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命名,名字優雅,建筑設計獨特。該劇院建成開放后,結束了當地市民過去要驅車數小時到廣州、深圳才能欣賞高雅藝術的歷史。
除了桃花水母大劇院,還有河源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市檔案館、市文化館等文化基礎設施陸續建成,極大豐富了河源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了解到,目前河源市圖書館已完成一館辦證、五縣一區公共圖書館通用、一卡通行就近借還、一館藏書各館共享等便民服務。“通過不斷延伸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為讀者打造了家門口的圖書館,讓文化惠及千家萬戶。”河源市圖書館副館長鄧麗萍說。
■一線見聞
從臟亂差到干凈整潔
“廁所革命”獲市民和游客點贊
小廁所,大民生。在一些城市街道,公共廁所臟、亂、差、偏、少,成了社會文明和公共服務體系的短板。這些問題,在幾年前的河源也普遍存在。
近年來,河源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城區公廁發生了大變樣。在源城區,公廁數量充足、分布合理、查找方便,群眾如廁不再難,獲得市民和外來游客點贊。
過去市民游客寧愿繞遠路,也不愿就近上公廁,如今就近定點上公廁已成市民日常生活習慣;過去小區住戶和周邊小食店等商店業主百般阻撓在小區附近建公廁,如今他們大力支持公廁建設。有游客甚至給予了“五星級評價”——稱這里公廁的整潔和舒適程度“與五星級酒店差不多”。
河源推進“廁所革命”,主要采取了“組合包干制”,即按照就近、自愿等原則,3位保潔員承包2間公廁或4位保潔員承包3間公廁。保潔員工作量增加,工資相應也提高了3—4倍。“組合包干制”實現了減員增效的目標,吸引了有責任心、年輕的高素質保潔員,充分調動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也為政府節省了支出。
近兩年來,河源市源城區城管執法局將“廁所革命”與創建國家文明城市、鞏固衛生城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銜接起來,投入專款全面提升市區公廁設施和服務。比如,按照1∶1.5比例設置男女蹲位;在城區推廣“第三衛生間”、母嬰室、無障礙間等人性化服務設施;用心打造“一廁一景”等,一共完成新改建廁所24座。城區機關、事業單位和村(居)委會辦公樓的近400間廁所也免費向市民群眾開放。
此外,“源城開放廁所云平臺小程序”,為市民群眾提供公廁分布、問題投訴等精細化服務,市民可實現一鍵找公廁、用公廁、評公廁。
●南方日報記者 蔣才虎 熊祥鑫 黃敏立
通訊員 歐陽海帆 李遠來 黃凱 陳殷 黃赟 俞俊翔
(蔣才虎 熊祥鑫 黃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