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安徽提出實施意見 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9月26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配合)

安徽提出實施意見 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來源:安徽網 2021-09-27 07: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消息:9月26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把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定時期內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繼續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加大以工代賑支持力度,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安排老區以工代賑中央投資占全省比重不低于50%。(省鄉村振興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配合)

(二)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在老區優先確定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整縣打造美麗生態宜居鄉村示范縣和美麗鄉村示范帶。提高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危房改造,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供水、建設小型標準化供水設施,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支持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推進創建數字鄉村試點。支持建設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促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開展脫貧勞動者定向招工,加大脫貧戶、邊緣易致貧人口、農村低保對象培訓力度,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標準上浮20%。加強優秀農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鼓勵社會資本到鄉村發展與農民利益聯結型項目。完善低保對象綜合認定標準,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范圍。落實符合條件的“三紅”人員、烈士老年子女、年滿60周歲農村籍退役士兵等人群的優撫待遇。(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退役軍人廳、省林業局、省能源局、省委組織部、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到2025年,支持老區新建高標準農田226萬畝,推進地方特色優質專用糧食生產,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重點促進茶葉、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油茶、高山蔬菜、畜禽、水產等特色高效種養業,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每年新增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100個以上。推進“六安茶谷”“江淮果嶺”“西山藥庫”等平臺建設。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蔬菜標準園、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冷鏈物流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加強和規范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一批種質資源庫。繼續支持農村電商、快遞進村項目建設。(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省糧食和儲備局、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配合)

(四)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支持老區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推進六安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安慶化工新材料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打造若干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石油化工、農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依托開發園區打造產業承接平臺,深入開展“雙招雙引”,積極承接特色優勢產業轉移。(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森林康養、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知名品牌。支持加快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特色旅游,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的標準安排旅游專項資金,在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文化旅游名縣、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特色旅游名鎮名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動老區爭創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長三角高品質紅色旅游示范基地。組織新聞單位加大對老區紅色旅游的宣傳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宣傳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省林業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

三、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老區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建大別山中醫藥研究院等研發機構,推動創建一批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先進高分子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在老區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縣(市)。推動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專業園區建設省級高新區。支持在高速鐵路和公路沿線設立科創產業園。支持圍繞重點優勢領域布局創建若干“一室一中心”,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組建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

(七)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支持老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實施新階段高質量發展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優先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老區創新創業。優先布局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創天地和眾創空間,在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八)完善綜合運輸網絡。深入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聯通通道建設工程,到2025年,基本實現高速鐵路通達80%的縣、高速公路通達所有縣城。加快推進京港、沿江、合肥至安康等高鐵安徽段以及六安至安慶、合肥至新橋機場至六安等城際鐵路建設,加大貨運鐵路、鐵路專用線建設和改造升級力度。加快實施滬武高速無為至岳西段、太湖至蘄春高速、宣商高速合肥至霍山至皖豫界段、德上高速合肥至樅陽段、天天高速無為至安慶段及安慶至潛山段、安慶海口長江大橋等項目,加密老區高速公路網。優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便捷連接重點城鎮和重點紅色文化紀念地。加快G312、S330等國省道干線改造升級。推進安慶機場改擴建,規劃建設金寨運輸機場和一批通用機場。加快長江、淮河干流以及皖河、豐樂河航道整治和臨淮崗復線船閘建設,推進皖河新港、安慶港長風作業區二期建設,打造安慶江海聯運樞紐,提升區域航運通江達海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配合)

(九)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實施淮河干流正陽關至峽山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壽縣九里保莊圩等工程,啟動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區、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推進沿淮行蓄洪區等其他洼地治理、長江安慶河段整治。加快實施大沙河、杭埠河、淠河、史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工程,持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重點澇區排澇能力提升、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等薄弱環節建設。加快實施引江濟淮工程,推進臨淮崗樞紐綜合利用、淠史杭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等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對脫貧地區列入國家和省級投資計劃的項目,省級補助資金比例提高10%以上。(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

(十)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建設并舉,有力有序推進老區風電和光伏發展。建成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桐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動岳西、霍山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進一步優化調度方式,充分發揮抽水蓄能電站“削峰填谷”作用。支持潛山、太湖、宿松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加強骨干電網、城鄉配電網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金安—葉集—金寨聯絡線、桐城—樅陽支線、金安—霍邱—潁上支線、姚李—周集支線、六安—舒城—廬江等項目建設,完善天然氣供應網架。(省能源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國資委、省電力公司配合)

(十一)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支持老區通信網絡建設,推動5G網絡向鄉鎮、農村區域延伸覆蓋,消除4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覆蓋盲點。推動重點領域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大窄帶物聯網基站部署力度。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農業、數字水利、數字林業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地區規劃建設大數據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北斗系統應用。推動互聯網企業在老區發展運營中心、呼叫中心等業務。(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廣電局、省林業局、省數據資源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委網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

(十二)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六安市打造大別山區域性中心城市、安慶市打造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皖西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內澇治理等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保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動符合條件的城市建設國家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進六安、安慶市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提升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數據資源局、省委網信辦配合)

(十三)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支持老區有條件的市縣實施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加快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城。依法開展人口較大縣城設置街道改革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城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加快建設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高質量建設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配合)

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十四)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支持老區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持續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專項活動,統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對象覆蓋面。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大力發展普惠型和互助性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民間資本投資興辦健康養老、康體養生等服務設施,打造一批重點面向長三角的健康醫療服務、養生養老基地。推動建設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基本實現城鄉社區托育機構全覆蓋。(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積極爭取中央獎補資金支持老區學校建設,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布局。加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力度,實現“國培計劃”全覆蓋。支持省內高校選址老區設立分校或聯合辦學。鼓勵“雙一流”建設高校、地方高水平高職學校與老區開展合作共建,支持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安慶技師學院等高職學校、技工院校建設,支持金寨職業技術學校與六安技師學院整合申報全日制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優質高職院校對口幫扶老區中職學校。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繼續面向老區實施相關專項招生計劃。(省教育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

(十六)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落實基本公共衛生傾斜政策,逐步提高老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在老區布局建設區域性傳染病救治基地,加強市、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傳染科)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提升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支持建設省區域專科醫療中心,提升市級醫院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支持5—10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支持符合條件的縣級醫院(含中醫院)爭創三級醫院。積極推動省內外高水平醫院與老區重點醫院開展對口幫扶,合作共建醫聯體,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和中醫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優勢專科和特色專科。支持六安市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配合)

(十七)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根據老區城鄉人口發展和分布,科學規劃建設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普遍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一步縮小公共文化服務差距。持續推動安慶市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推進“安徽壽縣芍陂(安豐塘)及灌區農業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加強廣播電視無線數字覆蓋體系建設,提高無線廣播電視服務質量。支持舉辦省市縣三級聯賽系列賽事,鼓勵承辦全國性、區域性文化交流和體育賽事活動,推進建設一批體育公園。(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廣電局、省體育局配合)

(十八)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支持老區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統籌使用國家和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撫事業單位等專項資金,加大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修繕力度。核定公布老區革命文物名錄,命名一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組織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深入挖掘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和革命歷史故事,支持打造一批反映革命老區精神的文藝作品。挖掘、保護、整理、使用好老區紅色地名資源。支持開展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工作。推進革命傳統進學校、進課程、進教材,在干部培訓中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黨史研究院、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退役軍人廳、省廣電局、省文物局配合)

七、促進綠色轉型發展

(十九)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相得益彰。大力推進長江、淮河生態廊道和皖西大別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實施大別山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到2025年,完成人工造林40萬畝以上。支持六安市建設林長制改革特色功能區,優先支持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并與相關政策相銜接,加快提升林業碳匯交易的實效性和系統性。復制推廣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地表水斷面和空氣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支持老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設,加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力度,建設大別山動植物資源基因庫。支持分類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依法依規通過租賃、置換、合作等方式規范流轉集體林地。(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推動工礦資源綜合利用。科學有序開發霍邱鐵礦資源,延伸拓展產業鏈,推進資源就地轉化和綜合利用。推動老區綠色礦山建設,加強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加強工礦遺產、“三線”遺址等保護利用,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廠礦舊址、遺址申報國家工業遺產,打造一批集城市記憶、知識傳播、創意文化、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生活秀帶”。(省自然資源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應急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深化高水平開放合作

(二十一)對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加強與滬蘇浙對標對接、合作共進,推動城市合作共建,支持建設一批省際合作園區。協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城市間合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參與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促進貿易投資合作優化升級。(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合肥海關配合)

(二十二)推進區域協調聯動發展。加強與湖北、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協作互動,共建大別山綠色發展合作區。鼓勵葉集、宿松等縣(區)加強與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色產業協同協作、紅色資源開發共享、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支持六安市和桐城市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合六經濟走廊。支持安慶市加強與合肥都市圈協調聯動發展。推進老區與皖江城市帶、皖北地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等區域協同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十三)加大財稅支持。從2021年起連續5年,省財政對老區10縣(市、區)每年各補助2000萬元,支持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撬動引入社會資本,支持老區高質量發展,并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在安排革命老區轉移支付、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時,給予大別山革命老區傾斜支持。根據國家部署,探索開展革命老區轉移支付績效評估和獎懲激勵。支持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按規定開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對其他地區整體向老區轉移的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稅務局、合肥海關配合)

(二十四)完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下放老區縣域分支機構貸款管理權限,開發專屬金融產品。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支持融資擔保機構優化小微、“三農”擔保增信服務,持續推進新型政銀擔業務。推動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加大對老區的支持力度。支持老區在鄉村振興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推動省級股權投資基金設立老區分支機構或子基金,培育立足老區、服務老區的基金管理機構及團隊。緊抓注冊制改革機遇,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上市公司再融資。對脫貧地區繼續實施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在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融資、孵化培育。實施老區公司信用類債券融資主體信用評級增進計劃,引導省信用擔保集團等擔保機構加大業務傾斜力度,穩步擴大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規模,千方百計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安徽證監局、國開行安徽省分行、農發行安徽省分行、省信用擔保集團配合)

(二十五)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保障老區建設用地規模合理需求。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項目用地,分類保障用地計劃指標,確保有效投資用地需求。根據老區資源稟賦和實際復墾情況,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計劃實現應保盡保。指導脫貧地區開展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支持重點城市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對損毀的建設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開發整理成耕地的,經認定可用于占補平衡,允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按規定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支持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建設用地指標向鄉村發展傾斜,縣域內新增耕地指標優先用于折抵鄉村產業發展所需建設用地指標。(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配合)

十、強化組織保障

(二十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始終貫穿老區振興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繼續實施省級領導和省直單位幫扶原貧困縣政策。探索經濟強縣與老區欠發達地區的結對幫扶、優勢互補新路徑。支持重點城市與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重點高校、經濟發達地區開展干部雙向掛職。有計劃地組織省直部門、省屬企業干部到老區掛職。加強鄉鎮人民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建設,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指導老區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鄉村領導班子特別是黨組織帶頭人。進一步支持金寨干部學院發展,打造特色培訓品牌,增強影響力,開展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廣泛凝聚正能量,宣傳選樹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老區振興發展的良好氛圍。(省委組織部牽頭,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配合)

(二十七)健全實施機制。老區相關市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擔負起老區振興發展的歷史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整合財力和各類資源,推動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省有關單位要加強工作指導,在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相關規劃編制實施過程中強化對老區的統籌支持,根據國家部署研究制定支持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紅色旅游等重點領域實施方案,細化具體支持政策。強化績效評估導向,健全省政府部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對重點城市和城市化地區側重考核經濟轉型發展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等相關指標,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側重考核生態服務功能和農產品供給能力等相關指標。省促進皖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組織開展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修編,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及時推動各項目標任務、政策措施落實,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政府辦公廳、省促進皖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責任編輯:張天磊】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