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希望西方知識界像穆迪這樣的人多起來

希望西方知識界像穆迪這樣的人多起來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1-10-10 11: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對努力推動中國和世界間對話的人來說,穆迪的離去,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得知穆迪逝世感嘆道。“穆迪善于用英語把中國理念、中國道路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幫助外國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

“中國政府友誼獎”關于穆迪的另一句評語是:“‘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推動者”。據不完全統計,穆迪采訪過150余位中國問題的世界頂尖學者,同其中很多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整個世界范圍內,在中國問題上有發言權、話語權的專家學者,穆迪無一不曉。”穆迪30多年的摯友、中國日報資深外籍編輯拉維·善卡,稱穆迪是“中國問題專家”的專家。

2016年,時任塞拉利昂總統科羅馬接受穆迪采訪。(攝影:王壯飛)

穆迪的百萬字作品很多作為中國日報《中國觀察報》的特稿,隨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法國《費加羅報》等世界主流媒體刊發。他的很多文章被全球媒體廣泛轉載。去年2月,他就新冠肺炎疫情獨家采訪諾貝爾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邁爾克·萊維特,萊維特的研究當時即表明,中國正在“贏得抗擊疫情之戰”。這篇報道被國際主流媒體轉引172頻次。英國《每日郵報》據此報道,“萊維特博士對中國日報說,他認為病毒擴散在中國已經‘達峰’”。

在另一位英國學者,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的眼中,穆迪是一個對中國有著“深刻理解”的“中國故事”講述者。二人的相識差不多始于穆迪來華工作之初,雅克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從開始“不是非常了解”到后來“理解越來越深”,穆迪對中國的認識逐漸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穆迪的很多作品還被世界著名學者在其著作和論文中轉引,其中包括德國波恩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梅飛虎(Maximilian Mayer)在《重新思考絲綢之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新興的歐亞關系》一書中的引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政治經濟教授德博拉·布勞蒂加姆在《非洲將養活中國嗎?》一書中,直接采用了穆迪在非洲的現場采訪。

英國牛津大學全球史教授彼得·弗蘭科潘在他的暢銷書《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再版時使用了穆迪對他專訪時的評價作為推薦語。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當代中國研究學者拉納·米特的著作《中國與日本之戰:1937-45——為了生存的斗爭》也采用了穆迪的評析。

善卡說,“他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政策完全沒有偏見,并非常堅定地捍衛這些政策。”穆迪的另一位摯友、英國出版人尼克·賈斯潘認為,穆迪起初也有過一些疑惑,中國的減貧成就是讓穆迪對中國看法發生根本轉變的“決定性因素”。

穆迪去世后,同事和朋友們在他北京的家里整理出177本關于中國的書。與穆迪共事多年的現任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總編輯蘇強說,為了讀懂中國,穆迪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著述,總是第一時間學習最新講話,特別是深入研讀了《擺脫貧困》一書。

“穆迪對中國的認識過程告訴我們,一個有良知和理性的西方人士,只要能夠親身感知現實的中國,就能客觀地了解真實的中國,放棄可能的傲慢與偏見,形成對中國的正確認知”,王輝耀作了這樣的解讀。他“希望西方政界和知識界,像穆迪這樣的人會多起來”。雅克則意味深長地將穆迪“發現中國”的認識過程解釋為“反映整個時代變革的一種跡象”。

【責任編輯:呂佳珊】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