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版頭條版面截圖
夏季的早晨,貴陽市南明河畔沿河而建的活水景觀公園里,不少大爺拎著鳥籠,在公園中遛鳥,成群的畫眉鳥在林間齊鳴,聲音婉轉動聽;蘆葦叢中,清澈的湖水傍著水車徐徐流動;寬闊的健步道上,青年男女帶著寵物狗奔跑……
這和普通的湖水公園似乎沒什么兩樣,但在活水公園下方,貴州省首座下沉式污水處理廠——青山再生水廠——正“暗流洶涌”。
侯金志是看著青山再生水廠建起來的,他養了一只畫眉鳥,每天都會和鄰居們到公園里散步遛鳥。
這位76歲的老人在污水處理廠修建之初也持反對意見,后來認識到這確實是個利民的大工程,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不僅節約土地,也不會影響到居住。
他帶著記者來到公園深處爬滿藤蔓的一角。“不是一直居住在這兒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地下還有污水處理廠,唯一能聽到動靜的就是伸出地面的排風口。”
青山再生水廠由中國水環境集團投資修建,于2015年正式投入運營,其分布式下沉模式為土地資源有限而污水總量日益增加的城市地區提供了解決方案。
據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博士介紹,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在南明河綜合治理中的成功實踐,為全國特別是喀斯特地區解決困擾城市發展的內河治理問題貢獻了貴陽智慧和貴陽方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21個省市實施。
“隨著城市人口增加,污水處理廠成為維持城市運轉的‘標配’,但傳統建在地面上的污水處理廠往往因具有噪音大、臭味重等缺點,居民普遍對這類項目抱有厭惡情緒。”中國水環境集團青山再生水廠廠長周福波說,下沉式水處理系統正使“鄰避”變“鄰利”,實現與居民區“零距離”。
南明河是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全長185公里。歷史上,南明河清澈見底、風光旖旎,一直是貴陽居民的直接飲用水源。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沒有及時配套造成南明河水質惡化,一度成為一條“失去生命的河流”。
2004年以來,貴陽市進入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階段,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猛增4倍以上,人口從200多萬增長至400萬,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長,超過南明河環境承載力,加之生產生活取水急劇增加,擠占河流生態補水,河道自凈能力降低,南明河污染逐步加重。
侯金志在南明河畔居住了50多年,他對河水的污染情況再清楚不過。“在我小時候南明河清澈見底,經常在河里洗澡,后來隨著工業發展,污染非常嚴重。這附近以前有個電廠,排出來的廢水是黑色的,我們都不敢靠近。”
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展開
據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副局長劉楚霞介紹,為徹底整治南明河污染問題,貴陽市痛定思痛,于2012年引入系統治理思路對南明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
她告訴記者,以往南明河污水處理,主要采取沿線集中收集、長距離輸送至下游集中處理的模式,工程建設和管護難度大,截污溝和末端處理超負荷運行,污水沿途滲漏、溢流造成污染。
啟動南明河綜合治理工程后,貴陽市按照“適度集中、就地處理、就近回用”的原則,在南明河干、支流沿線污水量大的區域就地就近修建污水處理廠,這種做法更加符合貴陽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要求,也降低管網建設維護難度和成本。
“貴陽是全國第一個大范圍建設下沉式污水處理生態系統的城市。2017年以來,全市新建的20座污水處理廠中,有14座采取下沉式建設。”劉楚霞補充道。
解決了流域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硬傷后,貴陽市在提高河流自凈能力上做加法。優化污水處理廠布局后,用達標尾水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回補南明河,每天向全流域提供150萬噸生態補水。
劉楚霞表示,上述舉措有效解決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河流自凈能力得到逐步恢復。
如今,南明河干流城區段水生動植物種群類型豐富,“除臭”“變清”“景美”治理目標逐步實現。
此外,貴陽市在有效解決傳統地面污水廠臭氣重、噪聲大的同時,實現了土地集約、環境友好、成本降低,并嘗試在南明河流域挖掘更多商機。
據介紹,貴陽市14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節省管網布局、征地投資約15億元,節約建設用地163.5畝,破解了山地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用地難題。
綜合治理帶來經濟效益
貴陽市在地下修建污水廠,地上修建商業綜合體、公園廣場、體育場等設施,實現了城市生態“負資產”向“正資產”的轉變。
位于貴陽市南明區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子項目貴鋼再生水廠,廠區上方將建成貴鋼BRT樞紐站,服務范圍為貴鋼區域及虹橋大溝上游段約454公頃,服務人口約13萬人。
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區,建成貴醫和六廣門兩座污水處理廠,埋深30米以上,配套建設商業建筑、商務寫字樓、體育設施共24.97萬平方米,停車位4000余個,形成以中心城區體育運動休閑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等為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隨著南明河治理的不斷深入,河畔環境得到顯著提升。作為南明河重點流經區域,南明區旅游業受益匪淺。
其中的標志性建筑甲秀樓便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沿河涼風習習,是游客們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甲秀樓對面,與古建筑風格相得益彰的熙苑茶館靜靜佇立在鬧市中。38歲的行政經理李娜告訴記者,南明河啟動實施系統治理以來,甲秀樓景區環境得到了提質升級,游客數量逐年增加,一到旅游旺季,景區附近的商家生意非常紅火。
“很多本地人在帶著外地親朋好友游玩甲秀樓后會來店里茶歇,享受河畔宜人的風景。”她補充說。
凌晨兩點,花園燒烤店接待完最后一桌客人后打烊。店長尹凱云今年47歲,在甲秀樓附近開燒烤店已經7年。“進入7月以來,加班到半夜成了常態。我們門店差不多30張桌子,每天卻要接待300桌左右,客人來吃飯排隊差不多1小時。”
尹店長告訴記者,每逢暑期,貴陽的避暑經濟真是旺爆了。“到店的顧客有三分之一都是游客,他們夜游完甲秀樓順帶嘗嘗貴陽特色燒烤。”
2012年,南明區旅游接待總人數639.1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9.79億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國內旅游業遭受重創背景下,全區旅游接待人數為2431.1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60.87億元。
“南明區作為貴陽市旅游市場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市內及附近的景區景點成為了游客在貴陽短暫停期間不二的選擇,特別是南明河沿岸的知名景點,更是游客必到之地。南明河綜合治理取得的成效不可估量,對游客心中全面提升貴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有著較大的影響,更是‘爽爽貴陽’旅游名片推廣有力的支撐。”南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王堯軍介紹到。
侯金志感嘆道:“現在南明河又回到我小時候的樣子,而且比過去更好,健步行道又長又平,我把鳥籠往樹上一掛,能在這兒溜達一早上。現在游客也變得很多,我們老百姓有了休閑活動的好地方,生態好了感覺非常有幸福感。”(記者 侯黎強 楊軍 編譯 趙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