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雜志11月15日文章,長期以來,美國的同盟體系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支柱。隨著近年來與中國競爭的加劇,它被視為美國的一大優勢。拜登政府的亞洲戰略特別強調盟友。
相比之下,中國一直避免發展正式的同盟關系。這是基于中國對國際關系的獨特看法,而且務實地希望避免卷入是非的風險。
中國現在與世界各地數十個國家有正式的伙伴關系。位于前列的是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幾個東南亞國家,如緬甸、柬埔寨、越南、泰國和老撾,以及更遠的國家,如埃及、巴西和新西蘭。中國還投入大量精力建立由中國主導的多邊機制,如上海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等。
迄今,中國一直避免建立一個傳統的盟友網絡。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政府就試圖將自己塑造成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以及不結盟運動不干涉和反帝國主義原則的支持者。近年來,中國領導人開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摒棄傳統的強權政治,促進“合作共贏”。此類措辭是為支持一種說法,即外界對中國的崛起不應感到害怕,而應將之視為全球發展和繁榮的福音,并將北京與華盛頓區分開來,中國經常批評后者抱著過時的“冷戰思維”。
除了這些公共外交努力,中國避免結盟的姿態還反映了一項戰略決策,即在尋求權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過程中建立以經濟聯系為中心的關系。這并不是說中國只利用經濟手段來推進其目標。中國領導人認為軍事力量對于保護其國土、核心國家利益以及海外公民和投資至關重要,但他們并不希望承擔可能將其國家拖入遙遠沖突的外部安全承諾。
相反,中國政府提供貸款、投資和貿易機會,與任何主權實體做生意,無論其特點和國內表現如何,都會為中國贏得朋友和影響力。這一戰略得到了回報。中國的許多合作伙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歡迎中國的參與并支持中國的核心利益,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拜登政府在重振美國同盟和增加美國盟友對印太地區安全的貢獻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拜登應該意識到,當美國領導人誓言重構華盛頓的同盟并努力實現“一體化威懾”的“21世紀新愿景”時,中國政府很可能對自己的戰略伙伴采取同樣的做法。
這并不是說華盛頓應與盟友保持距離,希望能因此緩和中國的行為。但拜登政府最好考慮一下,它在拉攏朋友方面的成功會如何影響北京的威脅感,不經意地刺激中國建立一個由其主導的競爭性同盟體系。(作者帕特里夏·M·金,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