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厚植為民情懷 書寫實干擔當
——我省各地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向深入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各地厚植為民情懷,聚焦事關民生的“急難愁盼”,把解決群眾困難作為辦實事的目標和方向,把群眾滿意作為辦實事的追求和標準,聽民聲、匯民意、集民智、解民憂,以多種形式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為群眾服務中自覺踐行初心使命。
用好服務熱線 回應群眾關切
“管用!”在運城,不少居民對“12345”市民服務熱線給出這樣的評價。
“朱呂村村東的供水閘閥井漏水了?!背醵囊粋€夜晚,夏縣“12345”服務熱線突然響起。該縣裴介鎮朱呂村村民反映,村東的供水閘閥井漏水,致使整個供水站停水。
朱呂集中供水站停水,直接導致朱呂、四辛莊、墻下、魯因、石橋莊、大呂莊6個行政村1.8萬人的吃水受到影響。
“群眾的訴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接到市民訴求之后,夏縣相關部門聞風而動,接訴即辦,第一時間安排搶修人員到達現場。
經排查,故障是閥井內的閘閥閥桿脫落和減壓閥內機件銹蝕所致。在確認漏水問題之后,夏縣水利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利用夜間供水低谷期停止供水,對供水閘閥進行搶修。搶修人員不顧天氣寒涼,連夜加班加點分工協作,全力搶修,經過10多個小時的奮戰,終于恢復了正常供水。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運城聚焦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辦實事。針對過去老百姓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打不同的熱線,號碼容易混淆的問題,將服務熱線歸并優化,推進政務服務向鄉鎮基層延伸。各級部門在運城設立的政務服務統一到“12345”一個熱線,提供“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同時,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實現熱線受理與后臺辦理服務緊密銜接,確保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及時得到處置辦理。
電壓不穩、水壓不足、噪音擾民……不管是居民自家的煩心事,還是公共領域的大小問題,“12345”市民服務熱線統統都能迅速回應,“接訴即辦”?!霸V”中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接”中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對城市治理思路的創新探索?!?2345”精準對接“急難愁盼”,切實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延伸服務平臺 助民就業增收
“家門口上班,工資計件。工資不少,還不誤農活。”前段時間,黎城縣信社村村民張麥環在村勞動保障服務站的就業幫扶下,在當地的扶貧車間當起了工人,每月增加的工資收入讓他的生活變了個樣。
黎城縣現有勞動力10余萬人,20%的勞動力因家庭狀況、自身條件、技能水平、年齡偏大等原因只能打一些零工或從事一些季節性工作,收入極不穩定。今年以來,黎城縣創造性在全縣4個社區、16個村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村)創建工作,使百姓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打通了基層百姓就業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更有保障。
組建一個文藝宣傳隊、建立一本幫扶臺賬、打造一個活動陣地、進行一次職業指導、組織一次就業培訓、開展一次招聘活動……黎城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成果,創新制定了“六個一”工作法,著力辦好惠民利民實事。大力推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將社區(村)勞動保障服務站打造成一個有陣地、有組織、有人員、有措施、有崗位、有政策,真正為百姓辦實事的服務平臺,把勞動就業服務延伸到了最基層的群眾之間。
通過堅持不懈的就業幫扶,首批創建的20個充分就業社區(村),已有1.8萬余名勞動力實現了穩定就業,持續增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全力搶收搶種 保障農業生產
深秋時節,臨汾市堯都區縣底鎮蘇寨溝西村的農田里,村民們正在翻整土地搶種小麥。谷子收割后殘留的秸稈,在陽光下閃著金光。
“多虧了黨員干部馬不停蹄組織搶收,要是谷子收不回來,冬小麥沒法下種,損失可就大了?!眹鴳c連續大雨,導致村里的谷子地發生內澇,積水嚴重,眼看著成熟的谷穗無法及時收割,村民們心急如焚。
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竭誠為民解難題。汛情考驗下,縣底鎮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不等不靠,迅速行動起來,以不畏辛苦、持續作戰的精神,深入田間,爭分奪秒,積極組織開展“雙減雙搶”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越是關鍵時刻,越顯責任擔當??h底鎮創新工作方法,多措并舉,為民服務,助力搶收。他們積極協調電力、土地和人力,利用好天氣下地搶收,由專人拉到打谷場用機械脫粒,全力確保秋收顆粒歸倉,以實際行動打響秋糧搶收戰。與此同時,堯都區奶牛場等企業和志愿者,為搶收提供機械設備,全力修繕村道、田間路,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糧食加工、回收,并與客商對接,助力銷售,最大限度降低村民損失。目前,該鎮已順利完成秋糧搶收任務,正全力展開后續修繕重建等工作。
立足本職用心用情用力,縣底鎮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高度警醒、高度自覺、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承諾,受到群眾好評。(記者張海鷹 李志江 杜春春)
[ 編輯:張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