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榕江縣車民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 中共榕江縣委組織部供圖
深秋,凌晨五點,朦朦拂曉中帶著絲絲涼意,居住在貴州省榕江縣車民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的潘小嫩和丈夫龍建明將熬了半宿的骨頭湯、新鮮包好的卷粉等搬上小三輪車,沿著路邊暖黃的燈光朝著不到百米的共享攤位緩緩駛去。
湯鍋、米粉、調料、桌椅剛擺上,路過的、上班的、送孩子上學的鄰居們陸陸續續到她的小吃攤上點單,一時間潘小嫩便忙碌了起來。
“這兩塊是坐公交車用的,這兩塊給你,這一塊給弟弟,到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要好好學習……”
七點,上五年級的大兒子帶著4歲的弟弟準時出現在早餐店門口,潘小嫩拿出備好的零錢交給兒子,像所有的母親一樣開始反復叮囑,生怕少交代了一句就會出大事情。趁著忙碌的間隙,潘小嫩又小跑著將小兒子送到離攤子五十米內的幼兒園。
潘小嫩和丈夫龍建明是榕江縣栽麻鎮高扒村人,祖祖輩輩種田為生,為了生計,兩人經常外出務工,把孩子“扔”給公婆,一家人聚少離多,雖心里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最掛念的就是留守在家的孩子,總擔心缺少陪伴變成野孩子?!被叵肫鹜獬鰟展さ娜兆?,潘小嫩覺得對孩子陪伴太少、愧疚太多,眼圈不禁紅了起來,言語間也有些哽咽。
“現在好太多了,我細算了一下,我們家到學校、到幼兒園、到攤子、到醫院……,都在幾十米到百米之間,沒超過一公里,做什么都方便。”潘小嫩說,2018年,乘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東風,一家人從農村老家搬到了易地搬遷安置點臥龍社區,住進了新房,從村民搖身變成了“新市民”,交通、醫療、就業、入學都得到了保障。
“雖然進城了,但也要找個活干才有得吃?!迸诵∧壅f,初搬到臥龍社區時,社區干部也給大家推薦了很多縣內外的就業崗位,夫妻倆最開始選擇到就近的工業園區進廠,但因為進廠沒辦法照看孩子,同時也發現新的搬遷小區經營早餐的比較少、種類也比較單一,很多居民甚至寧愿到社區門口去買早餐。于是夫妻倆便嘗試著在社區里面擺攤賣早餐。
后來,搬遷入住的人越來越多,像潘小嫩夫婦一樣擺攤的家庭也逐漸多了起來,有賣水果的、賣菜的、賣生活用品的。社區為了科學治理,多次開展“榕易談”和“院壩協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在社區的幾塊空地上建起了共享攤位,潘小嫩夫婦就是第一批享受到共享攤位“福利”的居民。
“在外面租這樣一個小門面,起碼也要千把塊,社區一個月只收我們300元的租金,主要是還離家近,我們兩個商量著,早上他(丈夫龍建明)幫我賣粉,下午空閑的時候他就去做點零工?!卑徇w后的潘小嫩一家日子越過越紅火,臉上也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了解,為幫助像潘小嫩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在進城后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榕江縣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以“榕易談”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為載體,充分發揮“樓管委”“樓棟長”作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不斷增強易地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