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綠色發展 貴州實踐】以巖固碳,“喀斯特王國”貴州變身碳匯寶庫

【綠色發展 貴州實踐】以巖固碳,“喀斯特王國”貴州變身碳匯寶庫

來源:眾望新聞 2023-07-08 12: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編者按: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召開在即,多彩貴州網聯合貴州綠色發展戰略高端智庫特別策劃【綠色發展 貴州實踐】系列報道,從幾個側面,探尋貴州如何在綠水青山間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融合發展新路。

“想了解巖溶碳匯,我們應首先了解兩個概念:碳匯和巖溶。”7月7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白曉永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白曉永研究員參加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所謂碳匯,是指陸地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其中,碳酸鹽巖風化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被稱為巖溶碳匯,在此過程中,大氣圈中的二氧化碳被不斷移出,以碳酸氫根離子的形式進入到水圈,從而起到碳匯的效果。

資料顯示,我國巖溶面積大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3,據初步估算,全國巖溶碳匯平均每年約為1.84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的15%左右。

“喀斯特”是巖溶的代稱。在貴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國土面積73.8%,巖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了特殊的巖溶生態系統,為巖溶碳匯發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貴州省降雨量豐富,提高了巖溶水的溶蝕能力,以致溶解無機碳含量不斷升高,其碳酸鹽飽和指數也逐漸增加,增加了巖溶碳匯通量。

“貴州也因此成了巖溶碳匯的寶藏庫,對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白曉永說。

巖溶洼地,碳酸鹽巖在風化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形成的洼地。貴州安順龍宮風景區內,一片四處環山的水稻田就是典型的巖溶洼地。

白曉永與其團隊早在2004年前后,便開始接觸和認識巖溶碳匯這一領域。“那時學界對于巖溶碳匯是否存在都還存有不小的爭議。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我們發現巖溶碳匯不僅存在,而且其在長時間尺度上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且轉移較少,在全球碳循環中具有重要地位。”白曉永說。

盡管巖溶碳匯不如植被碳匯明顯,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AR5)里不僅強調了巖溶碳匯的重要性及穩定性,并將其與陸地生態過程、海洋碳匯、人工捕捉封存并列為四大移除大氣二氧化碳的技術路徑。

2022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貴州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該成果對于科學認識貴州陸地巖溶無機和生態有機碳匯的時空分布規律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更加科學、高效、精準地推動貴州雙碳目標的實現,助力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的貴州模式。

研究顯示,貴州喀斯特地貌巖溶碳匯的量級和相對穩定性除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外,主要還受控于人類活動。實現巖溶碳匯的穩定高效增長,人工干預的作用同樣重要,目前人工干預增加巖溶碳匯的主要途徑有植被恢復、土壤改良、外源水灌溉和水生植物的培養等。

讓人驚喜的是,貴州省碳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高于中國平均水平,貴州雖只占全國1.8%的陸地面積,卻貢獻了中國5.4%的碳酸鹽巖風化碳匯。

全球碳酸鹽巖風化碳匯年均通量圖

“貴州省巖溶碳匯總量約占陸地生態系統比例很大,但其具體量級仍需要進一步摸清。”白曉永認為。碳酸鹽巖風化碳匯是貴州推進碳增匯的重要抓手,在支撐貴州本省區域發展的同時,形成可服務于全國的研究與應用范式。

為進一步發展貴州省巖溶碳匯發展,白曉永建議加強以貴州省為核心區的西南巖溶碳匯研究,加快建設巖溶碳匯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系統的巖溶碳匯調查監測體系,為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家層面戰略決策提供對策和依據;厘清貴州省巖溶碳匯碳收支清單,建立貴州省獨特科巖溶碳匯調查監測體系,構建水-巖-土-氣-生一體化的巖溶增匯模式,實現加快建設巖溶碳匯標準體系;貴州應統籌謀劃,通過恢復植被與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的措施綜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進一步發掘巖溶碳匯潛力。

【專家點評】

貴州財經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再杰:

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貴州省“喀斯特”地貌廣泛分布,居全國之首,是全球喀斯特發育最典型、最復雜、景觀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辯證地看,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制約了貴州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巖溶碳匯資源豐富、家底深厚,其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對服務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有重要意義。實現“雙碳”目標并非一蹴而就,對貴州來說要進一步加強全省巖溶碳匯監測評價,加快構建科學規范的巖溶碳匯標準體系,積極探索區域碳普惠機制,把巖溶碳匯變成“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續”的產品,參與到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中,從而匯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勢能。

【責任編輯:邵冰琦】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