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7月8日,2023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行。會議旨在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交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最新理論成果,分享自然保護地建設實踐經驗,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高質量發展。
來自國內外自然保護地領域的280余位嘉賓圍繞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建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深入探討。專家提們出,要科學謀劃發展空間、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全域保護生物多樣性、嚴格保護林草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貴州始終優先為生態留地,為自然增綠。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林地面積從1.32億畝增加到1.69億畝,占國土面積比重達到64%。濕地面積387萬畝,草原面積282萬畝。新增國家級自然保護地達46處,已有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施秉云臺山、銅仁梵凈山4 個世界自然遺產地,并完成了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位居全國前列。
云霧繚繞的梵凈山 邱勇 攝
位于貴州銅仁的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地球同緯度生態保持最美的綠飄帶。因良好的生態環境,梵凈山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遺、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擁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瀕危動植物和中亞熱帶典型原生森林生態系統,野生植物和動物達7154種,被譽為“生物資源基因庫”。為保護這些豐富而獨特的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梵凈山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入列《世界遺產名錄》,2022年5月獲批創建國家公園,成為武陵山脈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貴州最獨特的一個地標。
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尚空表示,將在梵凈山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題的自然保護管理體系。未來的梵凈山國家公園,將成為世界上‘最嚴格’的自然保護地,更加注重境內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保護。”
近年來,隨著梵凈山國家公園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已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貴州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在形成。貴州是長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生態區位十分敏感,生態系統復雜多樣,生物物種極其豐富,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對全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優良生態環境已成為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綠水青山正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貴州將繼續高質量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天藍地綠水凈、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忠說道。
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征,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閆振表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及地方各級林草主管部門將著力構建自然保護地治理制度體系、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體系、自然保護地政策保障體系、自然保護地國際交流體系,高質量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工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昆明宣言》,強調要加強和建立有效的保護地體系,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 可見,“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不僅僅是中國主張,更是當今全球共識。
論壇最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為中國入選《IUCN綠色名錄》的13個自然保護地授牌,并發布了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
《宣言》提出,將從“建立和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持嚴格保護,保障世代傳承”“倡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方式”“關切自然保護地的傳統知識與生物多樣性惠益的共享”“調和自然保護地與社區經濟發展的關系”等12個具體方面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增強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王瑾|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