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貴州:大方漆器 未來可期

貴州:大方漆器 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4-03-14 12: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高光彝風漆器廠坐落于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展廳內,一排排帶有古老民族圖騰的漆器藝術品整齊排列,栩栩如生的花鳥和人物圖案讓人眼花繚亂。

從遠處看去,漆器藝術品表面散發著光澤,反射倒映著眼前事物。然而,當近距離觀察時,漆器上的圖案給人一種直戳人心、仿佛跳躍在眼前的感覺。

“隨著時間的推移,圖案會變得越來越清晰。”這些精美的工藝品都是高光友制作的。據介紹,大方漆器有1700余年歷史,發端于蜀漢,明清時期被列為貢品。

大方縣境內由于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適宜于漆樹生長。歷史文獻記載,東漢年間,彝族同胞就常以優質生漆涂髹皮胄、馬鞍、箭筒等物品。后來又以漆器髹飾技藝制作家具,食具、酒器等。到明洪武年間形成了一套以皮胎漆器為主的漆器制作工藝。

“漆器絕大多數用的是木胎、布胎,而我們是用牛羊等動物的皮做胎,硬度和張力更佳,也更經久耐用。”據高光友介紹,大方漆器具有制漆、制胎、灰地、漆地、裝飾五大工藝,50多道工序。“一件漆器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制成。”

制作優質漆料本身并不容易。俗話說,“百里千刀一斤漆”,就是說走百里路割上千刀,才能制作一斤的生漆。

大方生漆漆酚含量高達70%以上,具有燥性好,漆膜光潔、防潮濕和耐磨損、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方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動虎斑色,提起釣魚鉤。”這是對大方生漆質地優良的生動寫照。

高光友說:“制作漆料,生漆和黃土之間沒有固定的比例,最好的比例需要多年的實踐經驗才能掌握。”

漆料預備好后便是制作胚胎。將修剪好的牛皮在水中浸泡半天,使其更柔軟易于拉伸。并用釘子將其固定在木模上,涂上一層含有生漆和黃土的混合物,等待牛皮胎底風干成型后,讓漆料充分滲透。

緊接著釘子和木模被移除,用粗灰、中粗灰、細灰髹涂在胎體表面,每道灰底干后粗細打磨,漆器即將成形。

接下來,在清洗和拋光之前,將漆料涂上并晾干。整個步驟也將重復進行,直到漆底發光為止。裝飾隨之而來,從傳統的描金填彩到輔以蛋殼和珍珠等裝飾物鑲嵌點綴,手法和技術層出不窮。最后用食用油等反復擦拭推光,直至漆器表面亮如鏡面,觸如嬰兒肌膚。

高光友表示,每一步都必須精確,要屏息以待,一絲不茍,否則前功盡棄。“我從25歲學藝,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依然還在學習呢。”

高光友解釋說,由于漆的特性,一件漆器2至6年后,方能達到兼具亮、光、滑、嫩、渾厚為一體的形態。

高光友從小就在大方縣長大,兒時每年看到父親從房前屋后高高的漆樹上采割生漆,熬制后在旱煙盒上制作精美的圖案,心里悄然種下了一顆癡迷漆器的“種子”。

1985年高光友到大方縣文化館開始接受農民畫創作訓練,4年后,25歲的他憑借出色的繪畫技藝,經文化館老師推薦進入大方縣國營漆器廠工作。

在漆藝名家的指導下,高光友對大方漆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傳統漆器工藝上有所突破。2008年,大方縣“彝族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光友也成為這項技藝的傳承人。他說,大方漆器是彝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值得深入研究、傳承和發揚。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走遍了貴州臺江、丹寨、關嶺等少數民族地區寫生采風、收集素材,借鑒油畫、版畫、剪紙等藝術表現形式,陸續創作《古彝夜舞》《索瑪花開》《圖騰捧盒》等作品,并多次在國內外展演。”高光友說道。

在深入了解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的基礎上,高光友意識到傳統技藝必須與時俱進。他說:“創新才能讓漆器走得更遠。當前,大方漆器為純手工制作,成本相對較高,大眾接收面受到一定的制約。”在創新中也要與傳統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確保創新不會排擠傳統。

在和老師們討論了想法并獲得了認可后,高光友經過反復嘗試成功地對一些傳統方法進行了升級。特別是他在疊漆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傳統的方法是在表面交替疊涂生漆和黃土的混合物。高光友解釋說,棘手的是不能涂得太厚,因為過厚會導致干燥不均勻甚至起皺。例如,要制作0.3厘米厚的裝飾圖案,需要涂8-12層漆和黃土混合物。這些微妙的步驟不僅耗時且產生成本,而且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高光友大膽嘗試了各種現代材料,歷時三年多的試驗后最終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有了這項新技術,以前重復的堆疊步驟減少到了一次,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并將生產時間縮短了70%。

然而,制成的漆器仍然保持著與以前一樣精致、優雅和耐用的特點。它們立即在市場上受到好評。

2013年,為了更好傳承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光友集合了一批民間漆器藝人,創辦了漆器工藝制品廠,專門從事大方彝族漆器工藝品設計、髹飾技藝。還與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漆藝教學與創作基地,定期舉辦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培訓班,對學員進行專業培訓,有力地推進了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和發展。

在彝族漆器傳統技藝以及彝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高光友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審美需求開發出了更時尚、更精致、更具有功能性的產品,如仿古家具、茶具、漆畫、旅游工藝品等。

在高光友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也對這門技藝產生了興趣。“我們的主要客戶是藝術品收藏家和游客。”高焱說,他和父親學習技藝,現在負責漆器營銷,產品價格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小飾品、酒杯和手鐲在游客中尤其受歡迎。”

他們的漆器工藝制品廠年產漆器3萬件,2019年銷售額突破550萬元。

高焱說,他感受到了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大力支持。“大方漆器的傳承和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

優惠的稅收政策也讓高焱能夠撥出更多的經費來嘗試漆器的創新和推廣。“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也更好地傳承這門經典古老的技藝。”(記者 楊飛躍 楊軍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3月14日中國日報旗艦版、香港版17版,國際版15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3/14/WS65f2427aa31082fc043bc883.html

【責任編輯:蔡東海】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