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太空合作,面向更遠的空間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4-04-26 09: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王亞男

和廣袤的宇宙空間相比,人類生存的地球很渺小,人類文明的未來,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1783年,人類的雙腳憑借熱氣球離開了地面,1903年人類又發明了有動力飛機,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被火箭送入地球軌道,1961年第一個人類航天員進入軌道空間,又過了8年,人類總算在1969年把足跡印上了月球表面,再往后人類探測器又先后奔赴太陽系內各個行星,這二百多年的光景也許算得上漫長,人類在天空乃至空間中取得的技術進步,也許算得上恢弘,但相比起浩渺無盡的宇宙,也許完全沒有稱道的資本。盡管如此,空間技術還是為人類展示了許多瑰麗的“可能性”:在空間環境中,我們有望了解生物和生命的奧秘,謀求醫學和藥物技術的重大突破,我們也可能培育更高產更耐旱更抗病蟲害的糧食作物,我們還可能制造出性能更優異的新材料……未來,我們甚至有望到達更遙遠的行星,甚至尋找人類文明遷居的方向。

遺憾的是,能接近這些美好“可能性”的國家并不多。從航天科技角度看,人類文明對空間技術的掌握存在相當嚴重的“失衡特征”,一些國家掌握了較為先進的空間技術,而另一些國家甚至還沒有自己的通信衛星,無法享受空間技術帶來的種種好處。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不斷取得空間技術進步的同時,十分注重同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展開合作,致力于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空間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

近年來中國同拉美地區的空間技術合作,呈現明顯的擴大和深化趨勢。來自委內瑞拉的消息說,中國會在未來建立的月球考察站項目中與委內瑞拉合作,甚至考慮把委內瑞拉航天員送往考察站。其實,這樣的消息并不意外,中國在國際技術合作領域平等互利的一貫態度,意味著參與中國空間科學合作工程的國家,幾乎將能與中國同步共享空間技術成果,擴大人類認知的邊疆,同時也能依托中國空間技術在農業、工業、醫療和經濟等領域的“加持”經驗,有力地推進自身發展進程。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為拉美地區多個國家制造和發射過衛星,這些衛星包括通信中繼衛星和地球成像衛星,為拉美國家的通信事業和資源調查與保護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合作中,中國還提供衛星地面測控設備的建設,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培訓服務,甚至支持一些國家提升衛星制造技術,這實際上保障了合作國家空間應用自持能力的發展。這種雙贏合作也幫助中國可能使用拉美地區的一些衛星測控和通訊設施,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國包括深空探測在內的一系列航天工程。

但也有西方消息稱,中國同拉美地區深化空間技術合作讓美國“感到憂慮”,這倒是很令人費解。拉美地區有著發展空間技術的強烈愿望。2021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航天局在墨西哥成立,就是這種愿望的重要標志。早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航天去成立近30年前的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就開始同拉美地區展開空間技術合作。1988年,中國與巴西聯手發起了中國-巴西地球研究衛星計劃。1999年,中國發射了首顆中巴地球研究衛星,此后兩國繼續合作,先后發射了6顆衛星,據稱第七顆衛星將在2025年初發射升空。除了巴西,中國還先后與委內瑞拉、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國家進行了空間技術合作??梢哉J為,中國同拉美地區空間合作的擴大和深化,實際上是近些年來中國空間技術快速進步與拉美地區發展空間技術的強烈愿望共同促成的結果,這種合作對于促進拉美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有著重要意義。

如果把空間技術視為維系霸權體系的支撐力量,那么空間技術只能是少數國家俱樂部的專享福利;如果把空間技術視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重要動力源,那么攜手合作共謀發展自然順理成章。人類文明的前景也許并不取決于個別國家能把人類足跡送到多么遙遠的天體之上,而是取決于空間技術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惠及全人類,取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價值理念能否真正得到認同和踐行。(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

 

【責任編輯:王輝】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