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澳大利亞學者:中澳關系并非一帆風順,但也不缺韌性

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2024-06-17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導讀

今年是中國和澳大利亞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和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完成10周年,李強總理近日訪澳。自中澳建交以來,雖然兩國關系經歷了起伏,近年來也時有摩擦,但雙邊關系仍具有韌性。保持穩定的雙邊關系符合人民的期待。兩國將在在承認分歧的同時,以冷靜和專業的外交手段處理分歧,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繼續合作共贏。

在澳大利亞的評論圈,有一種突出的觀點認為,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雙邊關系是脆弱的——或者更悲觀一點說,兩國之間的政治制度和戰略偏好差異意味著“穩定”的雙邊關系根本“不可能”。

按照這種觀點,2020至2022年澳中關系的失調并非異常現象——恰恰相反,這才是現在的“新常態”。

然而不要忘了,自1972年澳中建交以來,兩國的外交關系盡管經歷了起起伏伏,但從未像莫里森政府執政的那幾年一樣跌入谷底。在現任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領導下,澳中關系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一直處于積極的軌道上——盡管積極的程度有限。

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訪澳大利亞,這是繼去年11月阿爾巴尼斯總理訪華后的一次回訪。兩人都是7年多來首次訪問對方國家的領導人。

這些訪問預示著兩國關系的這樣一種未來前景:雙方將繼續承認分歧,但一致同意以冷靜和專業的外交手段加以處理,以便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繼續合作,實現共贏。

圖片來源:東方IC

自阿爾巴尼斯總理邀請中國領導人訪澳以來,雙邊關系的發展其實并非一帆風順:去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稱中國海軍在東海的行動“不安全、不專業”。上個月,一架澳大利亞海軍直升機在中國黃海上空同一架中國空軍戰斗機相遇,澳方也使用了同樣的措辭。中方則強烈駁斥了這些言論,敦促澳方停止對華魯莽的、不負責任的指責。

然而,在以上這些事件中,澳方和中方除了明確表明各自的不同立場之外,都沒有試圖升級各自的反應,也沒有利用它們來推進國內政治議程。

在確認李強總理總理將在堪培拉、阿德萊德和珀斯停留后,阿爾巴尼斯總理將此次訪問描述為“穩定我們與中國關系的重要一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理查德·馬勒斯表示,“非常歡迎”李強總理訪澳。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表示,他也將“非常歡迎”李強總理的訪問,并補充說,他有意“加強與中國的關系”,這將是“我們(反對黨)在下次選舉中的競選宣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被問及他是否像阿爾巴尼斯一樣“支持熊貓”時,達頓回答說,他“支持中國,也支持我們與他們發展關系”。

當然,這一切并不意味著兩國關系不可能出現新的裂痕,也不意味著澳大利亞精英和普通公眾對澳中關系始終抱有樂觀態度。

鑒于兩國軍隊過去曾發生數次對峙,不難想象,未來很可能出現新的意外事件,并變得難以控制。但是也有別的證據表明,澳中關系正在進入的“新常態”實際上并非缺乏韌性。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展望未來,澳中兩國將面臨各自的挑戰。

阿爾巴尼斯政府承受著國內利益集團對其當前政策路線的反對壓力。自2022年5月贏得大選以來,一個被稱為“國家安全牛仔”的反華聯盟聲音越來越大,他們指責政府“穩定澳中關系”目標是一種“欺詐,或者至少是欺騙”,并且“嚴重損害了我們的國家利益”。

政府需要把握的關鍵政治要點是,澳大利亞對華鷹派的觀點雖然嘈雜,但并不代表主流民意。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最近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人對澳中關系表示擔憂。但幾乎同樣比例的人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努力與中國建立牢固的關系,這種關系會帶來巨大的好處,而且通過深化接觸,可以最好地管理當前存在分歧的領域。只有少數人(12%)認為澳大利亞無法同時與中國和美國保持良好關系。

在處理對華關系方面,阿爾巴尼斯政府獲得的支持也大于反對,這與莫里森政府在2021年的表現截然相反。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兩國都有責任反駁僅看表象的懶惰分析,或者至少不應提倡這樣的分析。比如,事實上澳大利亞在外交政策決策上并不總是追隨美國。當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單方面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時,時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立即公開表示,澳方不支持這一舉措。同樣,當拜登政府在2022年實施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出口管制措施時,現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唐·法雷爾表示此舉“過于嚴苛”。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一年里,澳大利亞和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進行友好協商,妥善解決了三起貿易爭端。阿爾巴尼斯政府還重申,不會效仿美國,強迫中國軟件公司字節跳動出售旗下應用TikTok。

2024年下半年,中澳將迎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0周年和中澳自貿協定談判成功完成10周年。在保持過去兩年外交方針的前提下,這兩個10周年紀念日沒有理由不去慶祝,雙邊關系的基礎將比今天更加牢固。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Best foot forward"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辛欣

編輯:張釗

【責任編輯:馬芮】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