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之際,很高興跨越2400余公里來到寧夏賀蘭縣,從合作共贏、生態文明建設、新質生產力、特色產業、基層治理五個專題方面,深入感知賀蘭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下一步加強閩寧協作,深化校地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礎。”7月25日,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春華說。
7月21日至26日,廈門大學、寧夏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32名師生,組成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實地調研了解寧夏賀蘭縣域特色產業、閩寧合作、產學研融合、鄉村振興等情況,推動“閩寧思政大聯盟”建設,助力重點產業引人聚才。
7月22日,賀蘭縣與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書,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向金貴鎮授“閩寧財經思政大聯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牌匾。
“此次廈門大學經濟學科與賀蘭縣共建社會實踐基地,是雙方深度合作的開始,通過建設實習實訓和聯合培養基地,重點在科研延伸、智庫合作、人才培養、黨建聯動、示范引領等方面形成合作長效機制,促進閩寧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全力推動校地合作結出豐碩成果。”薛澗坡副院長說道。
在寧夏藍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師生們觀摩了高標準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池塘、“三池兩壩”尾水治理系統、加州鱸大規格苗種生產基地等內容,深入了解到藍灣與福建寧德師范學院的閩寧合作新模式。
據了解,該公司先后引進了中國“大黃魚之父”劉家富,寧德師范學院副校長顏桂煬、副教授黃偉卿等知名學者和專家,培育了撒建軍、張自鵬等本土人才,發展南美白對蝦、大黃魚、黃鰭鯛、鱖魚等特色水產養殖,推動漁業標準化養殖技術和適水產業試驗示范,綜合效益處于全區領先水平。
“此次來賀實踐調研活動,我重走了閩寧合作之路,在賀蘭山下深入探索經濟學科、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實際經濟發展,未來我將會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有機會我愿意來到寧夏、來到賀蘭工作。”廈門大學博士生柳雅姿說。(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