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新聞隨筆】理性看待專業“冷”與“熱”

【新聞隨筆】理性看待專業“冷”與“熱”

來源:光明網 2024-08-16 15: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最近,大學陸續發放錄取通知書。不少考生在社交平臺分享錄取情況,從中不難感受到高校專業“冷”“熱”切換之快。總的來說,土木工程、外語、金融、對外貿易、管理類等曾經熱門的專業在近幾年遇冷,高招錄取中不同程度遭遇降分,有的學校甚至不得不選擇縮招。而反觀一批新工科專業則“高分出道”,表現火熱,成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選。

昔日的“熱門”爆冷,過去不曾被關注的專業成功翻紅,對于高校專業的冷熱切換,人們雖已不再新鮮,但依然對該話題保持著關注。從高招季到就業季,關于高校專業的新聞總能引起不小的討論。人們試圖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感知風向的變化,并以此修正自己的選擇,包括但不限于家中考生的志愿填報、職業賽道的選擇。

專業本身并無絕對的冷熱之分,公共話題中所言的專業冷熱,其實更接近于反映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度的指標,更直白地說,也即就業前景。而這又與專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度息息相關。當一個專業的發展順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大且容納能力強,那么自然就會吸引更多人報考,并最終表現為走高的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線,也即“熱”。反之亦然。

僅以就業前景來對一個專業作出定義,當然是片面的。不過,在當前就業競爭激烈、求穩心態強烈的現實背景下,人們對專業的選擇賦予就業前景這個指標以更高的權重,似乎也無可厚非。只是,“追高”總有“踩空”的風險。任何專業和行業發展都有自己的周期,當初的熱門專業不一定在幾年之后還是“香餑餑”。特別是,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與變革,可以預見的是,與之相關聯的專業調整也將更加頻繁和顯著。

盡管人們對于所學專業與所從事職業強對應的思維慣性依舊存在,但事實上,過去那種一考定終身,考什么干什么的時代早已過去。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持續顛覆著我們對職業的認知和想象。在未來的競爭中,大學幾年所積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階的認知能力、學習遷移能力、通融見識、寬廣視野等可能更能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與其焦慮專業選擇,不如重新思考并設定自己的成長目標與規劃。以專業為基,但又不為其所限,在關注就業的同時更關注個人長遠發展,盡可能拓展個人未來發展空間。

對于高校來說,則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幫助學生打下深厚的基礎,積極回應專業焦慮背后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強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轉專業“新政”,進一步放寬了專業選擇的相關限制,比如允許院內專業自由選、轉出學院不受限制;轉出“零門檻”且可轉多次等。這些充滿彈性的調整將有助于打破專業間的壁壘,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容錯空間,讓他們擁有更多實現自主發展和個性化成長的機會。如何進一步暢通專業間流動,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加強通識教育,等等,顯然,等待我們破解的難題,還有很多。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16日?02版)

【責任編輯:耿婉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