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從音樂派對到文旅名片再到生活方式火熱音樂節 文旅大舞臺(深觀察)

從音樂派對到文旅名片再到生活方式火熱音樂節 文旅大舞臺(深觀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09-11 13:04
2024-09-11 13: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位于海邊的音樂節現場

中國音樂人許巍在音樂節表演

來自比利時的音樂人在音樂節表演。

本文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吉他、鋼琴、小號、大型樂隊,民謠、電子樂、搖滾……8月30日至9月1日,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微風徐徐,藍色海岸化身音樂的海洋。連續3天,28組海內外音樂人匯聚2024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吸引數萬樂迷從全國各地來到這片黃金海岸,共享一場期盼已久的音樂盛會。

多元化+國際化

打造音樂節品牌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由蝦米音樂娛樂、阿那亞出品,旨在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地標音樂節。從首屆開始,音樂節形成了3天的固定制式,包括前夜派對、日出專場和兩天完整演出。盡管組織形式不變,但在內容編排、陣容打磨、藝術呈現上堅持推陳出新。

今年的音樂節在許多方面頗具匠心。8月30日前夜派對上,中國音樂人趙雷攜管弦電聲大編制樂隊,帶來了超過110分鐘的超長演出,既有《成都》的娓娓道來,也有《我們的時光》的心潮澎湃,更有《署前街少年》的溫暖吶喊;9月1日日出專場上,年過七旬的中國臺灣音樂人胡德夫,用熟悉的旋律敲醒海濱的清晨,小雨在琴鍵上跳躍,交織著《太平洋的風》的優美、《Blowin'in the Wind》的深沉。

今年音樂節的陣容設計著眼于拓展國際視野,共邀請了28組音樂人,其中8組是國際音樂人,分別來自挪威、比利時、英國、美國、瑞典等國。他們不僅在本國享有很高知名度,大部分還有獲得格萊美獎、全英音樂獎等各類國際獎項的經歷,風格上更是涵蓋了電子、民謠、搖滾、R&B等曲風,其中半數以上是中國首演或中國音樂節首演,給足了樂迷新鮮感。

華語陣容方面,今年音樂節依然保持獨特的審美風格。許巍、陳綺貞連續兩天壓軸,分別獻唱了《像風一樣自由》《藍蓮花》《旅行的意義》《雨水一盒》等多首熱門金曲,讓樂迷大飽耳福;缺省、Fayzz等“新銳青年之聲”擔綱開場嘉賓,他們音樂中的自由自在、天馬行空,為現場注入了別樣的新奇。此外,楊乃文、許鈞、張瑋瑋、李霄云等華語音樂人也奉獻了各自的保留曲目,多種音樂風格交織共鳴。

近年來,中國戶外音樂節市場增長迅速,音樂節規模日益擴大,品牌也越叫越響,諸如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等,成為很多人文化娛樂消費的重要選擇。《2020-2024年中國音樂節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節從2011年的69場,發展至2023年的560場,經歷了市場化高速發展的階段。

2023年,隨著文旅生活的恢復,演出行業迎來井噴,據統計,全年全國共舉辦萬人以上音樂節560多場。2024年,音樂節市場熱度依然不減,上半年,演唱會和音樂節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據不完全統計,7月—9月的暑期檔期,有超過35場音樂節在全國各地舉辦。這些數字顯示出中國音樂節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凸顯出音樂節項目在競爭中面臨的挑戰。

如何從大量音樂節中脫穎而出,打造具有IP屬性的品牌化音樂節?蝦米音樂娛樂廠牌主理人、蝦米音樂節總制作人尹亮認為,音樂節的根本邏輯是根據每個地方的特點去定制,不怕“臉生”就怕雷同。美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具姿態,如果一個音樂節在所有地方都一樣,它只能叫產品,而不是作品。

“音樂是音樂節的根本。蝦米音樂節3年的陣容基本上沒有重復,盡管大家可能叫不上樂隊的名字,但是如果樂迷對某一組陣容感興趣,那音樂節現場至少有5組符合大家的審美要求。我們力求把音樂節辦成樂迷心中的一件作品。”尹亮說。

藝術+生活

打造文旅新名片

放眼全球知名音樂節,如美國科切拉音樂節、日本富士音樂節等,共同的特點就是因地制宜,將自然與音樂相結合。科切拉音樂節舉辦地在美國科羅拉多沙漠上,獨特的氣候條件成為其特色;富士音樂節則充分利用地理地貌,開辟山間舞臺,并設置戶外露營、山林探險等活動。

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定位于“面朝大海”,2個主舞臺均搭建在沙灘上,采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分處沙灘兩側,遙相呼應。作為音樂節標志性裝置,“R10光環”如一輪紅日矗立在雙舞臺中間,清晨,它平靜如水吸引樂迷駐足打卡;夜晚,它澎湃閃耀記錄著舞臺的電石火光。舞臺附近,依次分布著阿那亞禮堂、孤獨圖書館、沙丘美術館等地標性藝術建筑。

音樂、大海、藝術、休閑,這些元素的組合對當下年輕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今年音樂節開票不久,售票平臺上的“想看”人數就達到12.6萬,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26歲的樂迷肖悅一早就買好了音樂節的票。8月30日是星期五,在北京工作的她一下班就乘坐高鐵奔赴北戴河。

“今年音樂節上有我喜歡的音樂人和樂隊,時間又剛好在周末,從北京到秦皇島也就1個多小時的高鐵車程。趁這幾天,在海邊看看大海、聽聽音樂、逛逛展覽,也是給自己的身心放一個假!”當天晚上演出前,肖悅沿著通過舞臺的海岸往前走,開心地對記者說。

除打造豐盛的音樂演出外,今年蝦米音樂節還設計了“藝術單元”“社區單元”,并發起了環保倡議,力求在音樂之外,給用戶帶去藝術、環保、社區文化等多元生活方式體驗。如音樂節現場打造了一個200平方米的“藝術雪屋”,觀眾可進入屋中,欣賞全國30余名青年藝術家的百余件藝術作品。在體驗完一整天的音樂節現場后,年輕人還可以去脫口秀專場繼續捧腹大笑,又或者去到阿那亞藝術中心續一場午夜演出。

幾年來,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實際已延展成為一場文化藝術嘉年華。對此,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共同發起人、阿那亞創始人馬寅表示:“這些年我們發現,文化藝術逐漸變成這個時代的剛需之一,怎么把文化藝術內容轉化為一種日常化的生活方式,是我們一直想努力的方向。”

在馬寅看來,音樂節其實是一種音樂主題的生活方式,音樂之余,還要有一個生活的延續性。這幾年,阿那亞一直努力打造成一個文化藝術社區,從音樂節、戲劇節、電影周到社區之間的讀書會,各種類型的活動,讓藝術生活在阿那亞日常化。

與一些國家相比,中國音樂節還處于發展階段,探索空間比較大,更需要沉下心來經營和打磨。“內容想要做到極致,就必須與人產生精神和情感連接,蝦米音樂節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是音樂人和樂迷的共創,我們的愿景是用5到1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級地標性音樂和藝術節。”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共同發起人、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

數據顯示,自舉辦以來,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吸引近30萬人次的游客。此外,阿那亞戲劇節、海浪電影周等文化藝術活動,也成為當地文旅的“金字招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打造文旅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北戴河新區的時尚魅力,引領文旅新風尚。

(本報記者鄭娜)

【責任編輯:程爾凡】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