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澳門建設“體育之城”—— 人人參與,讓城市更有活力

澳門建設“體育之城”—— 人人參與,讓城市更有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09-22 10: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由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等單位主辦的2024澳門國際帆船賽比賽現場。賽事期間,主辦方還舉辦了船隊巡游、親子歡樂日等周邊活動,吸引市民旅客廣泛參與,推動澳門海上體育運動發展。

第七十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比賽現場。本屆賽事錄得14.5萬人次入場,創下新紀錄。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供圖

“無論何時,當你漫步在水塘公園,或是登上松山健康徑,總有人在奔跑,互道早安、鼓勵加油,健康樂觀、融洽和諧的氛圍感染著每個人。”從內地來澳門工作的林先生感慨。

澳門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建設“體育之城”。“每個月至少舉辦兩場國際賽事,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用體育盛事吸引八方游客。”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體育之城”建設進一步豐富了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內涵,賦予休閑娛樂以更加積極、更富活力的特征。

賽事豐富,城市活力迸發

競速、漂移、超車,驚險精彩;電單車、房車、F3(三級方程式)賽車,輪番上陣。2023年11月,第七十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城市賽道的鮮明特色、連續70年從未中斷的組織能力,不僅吸引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多名賽車手競速澳門,更有14.5萬人次到場觀看,創歷史新高。這項創立于1954年的著名國際賽事,給“體育之城”寫下生動注腳。“舉辦體育賽事特別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應該成為‘體育之城’建設的目標之一。”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說。

不光是賽車,網球賽、排球賽、籃球賽、高爾夫球賽、斯諾克表演賽等,一年到頭,在澳門舉辦的各類賽事頻頻登場,精彩不斷。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澳門體育賽事得到觀眾的熱情追捧。“每一次體育賽事來臨,運動潮流、健康之風都會從賽場吹遍整個澳門。”潘永權說。

“澳門要充分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體育交流和合作的平臺作用,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李振宇認為,葡萄牙、巴西等葡語國家在足球、排球等運動項目上具有優勢,如果能加強體育交流合作,不但有助于發展澳門體育事業,還能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功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氛圍良好,群眾基礎廣泛

早上8點左右,澳門松山晨運好友會的成員周杏花就會準時出發,熱身、拉伸之后開跑,5公里、10公里、半馬、全馬都漸漸被她“征服”。周杏花不僅自己跑,還會帶動跑友們一起跑。

澳門擁有濃厚的社團文化氛圍,體育類社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最新統計,澳門約1.2萬個社團中,體育類社團有近2000個,帶動了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

“我今年已兩次站上領獎臺。”同為跑步愛好者的陳清洪曾經練過武術,有良好的運動基礎,現在是澳門田徑總會的會員,“作為業余跑者,能有機會參與田徑總會的賽事活動,很有成就感。”澳門田徑總會每年為會員舉辦4個回合的城市賽道比賽,會員可按自己的能力參加不同距離的比賽。“運動更新了我的朋友圈,改變了我以前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陳清洪說。

廣泛的群眾基礎,輔之以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澳門也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競技體育優勢,比如空手道、武術等項目,澳門都有優秀選手。2023年底,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功績勛章就頒授給了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空手道男子團體型隊伍以及澳門空手道運動員郭建恒、武術運動員蔡飛龍。他們為澳門體育贏得榮譽,更彰顯了拼搏進取、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

大力支持,服務日益完善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在服務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比如登錄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政務服務平臺的手機應用軟件,可以方便地了解各類運動場地的開放時間,進行購票、預約,還可以了解大型活動舉辦資訊等,并有機會了解運動醫學知識、報名參加大眾體育健身興趣班等。

按照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公布的體育運動設施情況,包括泳池、射擊中心、網球場、籃球場等專門場地以及各類體育館、綜藝館、體育中心等綜合類場地在內,澳門可提供給大眾運動健身的場地共計40處。行走在澳門,無論是海濱休息區、社區花園、各類公園,還是居民區附近的大型場館,大多能隨時免費健身,即便是收費場地也十分優惠。便利的設施場地,吸引很多居民在閑暇時光走進運動場館,愛上運動健身。

“澳門特區體育發展基金每年為澳門體育總會聯合會及其認可授權的各類體育社團等給予常規性開支的財政資助,包括舉辦比賽、聘請教練、社團運作費用等,幫助體育社團正常運作,開展活動。”周曉彤是澳門僅有的兩位國際級籃球裁判之一,她表示,澳門“體育之城”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參與推動,只有將濃厚的社會氛圍、居民的積極參與、政府的持續推動和周到細致的服務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體育之城”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王文倩】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