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武陵山深處的“守藝人”

武陵山深處的“守藝人”

來源:光明日報    2024-12-05 10:37
來源: 光明日報
2024-12-05 10: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標題:武陵山深處的“守藝人”

演奏者從椅子上站起,一邊唱起悠揚的利川民歌,一邊用雙手在身體上靈活擊打。清脆的響指與靈動的彈舌聲交織在一起,猶如山間清泉與林間鳥鳴合奏,瞬間為整個房間注入了歡快與活力,節奏感十足。

——這吸引人的表演,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肉連響”,是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獨有的一種傳統舞蹈。它起源于原始的乞討藝術“泥神道”,后經由利川民間藝人吳修富的匠心獨運,融合了秧歌舞、耍耍、連廂等民間舞蹈的精髓,并配上“蓮花落”曲調進行表演,使得這一舞蹈充滿了韻味。

“肉連響有了響指和彈舌的加入,聲音更加多元,藝術表現力更加豐富。”恩施州文化館黨支部副書記、副館長覃紅說,多年前她向肉連響國家級傳承人吳修富學習時,特別鉆研了響指和彈舌的技巧。

隨著歲月流逝,一代傳承人逐漸老去,搶救和傳承這些獨特的傳統技藝的任務迫在眉睫。為此,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恩施州文促會”)啟動了“典藏+”工程。這一工程猶如一位細心的守護者,在精心收藏老藝人們經典作品的同時,又巧妙地融入了新元素。

在恩施州來鳳縣南劇團的舞臺上,一群10多歲的孩子正專心致志地重復著土家擺手舞中的“插秧”動作。身兼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促進會主席的覃紅在一旁耐心地指導:“大家注意這個動作,插秧時一定要躬身屈膝。”

依托“典藏+”工程,恩施州文促會組建了多個“守藝人”團隊,遍布恩施州8個縣市。這些“守藝人”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培訓、教學視頻制作等多種方式,將非遺的精髓傳承下去。他們制作的線上教學視頻總瀏覽量已突破800萬次,直接培訓了上萬人。

與此同時,恩施州文促會建設了“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守藝人傳承基地”,常態化舉辦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多形式開展深入交流研討。在恩施市、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等地,“守藝人”們帶著滾龍連廂、耍耍、土家擺手舞等非遺項目走進校園,為中小學生帶來了別開生面的文化課堂。

“擺手舞的保護與傳承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需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發展。”來鳳縣南劇傳習研究所“守藝人”楊通文說,“通過將擺手舞元素融入現代教育和文化體系之中,我見證了古老藝術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這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探索。”

今年11月11日,“非遺璀璨·有我守藝——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守藝人’傳承基地首期培訓成果展演”在恩施州咸豐縣落幕。

在舞臺上,一種引人注目的創新形式——“雙連廂”驚艷亮相。10歲少年彭梓涵身著民族服飾,兩只手拿著兩根連廂棒在舞臺上翻飛,通過雙手的舞動和巧妙配合,用連廂棒敲擊肩、背、腰、腿、腳等部位,同時伴以翻轉、跳躍、旋轉等舞蹈動作,閃耀全場。

“這些舞蹈都是我們參加恩施州民族民間舞蹈培訓學習的,我們有責任進行傳播。”彭梓涵的老師唐杰堅持在宣恩貢水河的游船上為游客們表演“耍耍”“連廂”等非遺,“希望咱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同河水一樣,無盡流淌。”

在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田茂軍看來,此次展演節目亮點紛呈,涵蓋了南戲、號子、連廂、擺手舞、三棒鼓、耍耍等多項恩施州國家級、省級代表性非遺項目。“守藝人”隊伍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也有充滿活力的年輕人,這種代際傳承的隊伍結構令人欣慰。

“這次展演不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禮。”湖北民族大學文傳學院教授柳倩月認為,它展現了“守藝人”們對民族民間文化的熱愛與堅守,以及他們在傳承與發展中所展現出的團隊精神與釘釘子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傳承。

正是“守藝人”的堅守,讓大地中生發出的民間文化在莽莽武陵山中四季常青。

(本報記者 張銳 王建宏 本報通訊員 曾維明)

【責任編輯:程爾凡】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