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商務部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承辦的發展中國家森林綜合可持續開發暨南南合作政策部級研討班日前在北京舉辦。來自埃塞俄比亞、格林納達、伊拉克、馬來西亞、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等7國的30名政府官員參加研討班。各國學員高度肯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績,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交流,共促可持續發展。
研討班圍繞森林經營、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林業產業發展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座談、參觀考察等活動。學員們還赴廣西南寧觀摩2024年世界林木業大會,實地考察當地森林可持續經營與利用,了解生態旅游、特色種植等綠色產業的實踐案例。
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這一成就令尼泊爾國家自然保護基金官員巴布·提魯瓦感慨不已。他說,中國通過人工造林極大增加了森林面積,在森林管理、生態旅游等方面制定了高效的政策,還通過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回饋當地社區和民眾,這一做法十分具有借鑒意義。提魯瓦認為,森林生態旅游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對于保護森林、節約水資源、恢復環境等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中國實行天然林全面保護制度,嚴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加強天然林管護能力建設,保護和修復天然林資源,逐步提高天然林生態功能。斯里蘭卡林業局官員馬亨德拉·南達賽納對這些做法十分贊同,他表示:“樹木培育周期長,我們在做規劃時需要有一個更加長遠的眼光。”
“只有當生態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時,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成功。”埃塞俄比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局長庫馬拉·杰邁達表示,“中國在森林管理、樹種多樣性保護、森林蟲害控制等方面做得很好,我們希望借鑒中國經驗,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進一步推動埃塞俄比亞與中國的合作。”
位于廣西南寧的高峰林場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重點發展林菌、林筍、林藥、林茶等林下經濟產業,近3年產值超過1.5億元人民幣,取得林下經濟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31項。“林產業不僅產生了經濟效益,還為當地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斯里蘭卡野生動物和森林保護部官員達米爾·瑪拉辛格表示,中國各級政府積極推動林業全產業鏈發展,讓林業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尼泊爾國家自然保護基金官員桑托什·謝爾昌表示:“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尼泊爾面臨的一個難題。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值得我們借鑒。”
“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不可能由單一國家獨自應對,必須依靠我們的共同承諾和全球合作。”庫馬拉說,相信本次研討班分享的寶貴經驗將激勵各方制定更加可行的可持續森林和草原管理政策,進一步加強合作,把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轉化為現實。
?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