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利雅得12月10日電 專訪|寧夏模式提供綠色發展“成功路線圖”——訪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局局長瓦萊麗·希基
新華社記者陳琛 羅晨
“寧夏在扭轉荒漠化方面的變革性努力體現了中國對綠色發展的堅定承諾。”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局局長瓦萊麗·希基在利雅得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COP16中國館近日舉辦以“推動生態脆弱區‘綠富同興’,探索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為主題的邊會,向全球介紹荒漠化防治的“寧夏經驗”。
“現實中有很多對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加劇現狀的憂慮和害怕,而中國館展示的是一個個成功的故事。不僅是生態修復的故事,還有其他國家可以效仿的做法,比如通過扭轉荒漠化創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增長。”希基說。
寧夏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沙地、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包圍。據第六次(2019年)全國監測的結果顯示,寧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縮減,較第五次(2014年)監測結果分別減少230.85萬畝和182.1萬畝。
希基將寧夏的成就歸功于政策、科技與利益相關方長期參與的有效結合。“我看到沙土固化技術、放牧管理規定等政策,不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地方政府在落實。”她說道。
希基表示,寧夏在環保領域最有價值的經驗在于,通過種植枸杞、釀造葡萄酒和發展太陽能產業,“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過創造宜居的生存環境,消除貧困并實現繁榮。”
希基說,寧夏不僅實現了“綠富同興”,而且注重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分享經驗。“寧夏模式展示了未來的可能性,為渴望綠色發展的國家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線圖。”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