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小情深,紙短意長
紙質火車票中的時光印記(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姜 峰 徐馭堯 史自強
日前,全國鐵路客運推廣使用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紙質火車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小小的紙質火車票不僅僅是簡單的出行憑證,還牽系著難忘的旅程,記錄著歡笑,承載著溫情。從硬板火車票,到軟紙火車票,再到磁介質火車票,火車票如同漫長歲月中的“信使”,成為無數人的時光印記。
硬板火車票喚起歷史記憶
翻開一本厚厚的硬板火車票集,曾在重慶菜園壩火車站從事售票工作近30年的陳曉英思緒萬千。
1952年7月1日,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由中國自行設計施工、完全采用國產材料修建的成渝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這條重要鐵路干線,掀開了新中國鐵路發展史的全新一頁,也見證了第一代紙殼制式硬板火車票的問世。
硬板火車票全都是按照列車類型分類提前做好制式,有普快、特快、直達和客快聯合票、客臥聯合票等不同組合,總共9個大類100多種樣式,陳曉英介紹起這些“硬板板”如數家珍。
因為火車票都是預制好的,售票方式也與現在不同。陳曉英回憶起彼時的情景,“售票員坐在票房里,左右手邊是兩面格子墻,每個格子里裝著重慶發往全國各次列車到站的硬板火車票。了解乘客需求后,從數百個小票箱里取出相應的硬板車票,打上日期孔,貼上座位或臥鋪票簽……”她笑言,“時間長了,目的地對著哪個票箱,閉上眼都能摸對!”
一張往來成渝間的小小硬板火車票,寄托著許多人的期盼與思念。“在那個公路交通還不是很方便的年代,火車是絕對的客運主力”,陳曉英說,“這張成渝間的‘硬板板’十分緊俏。”
春運期間尤為繁忙,“售票員全員上崗,通宵賣票,食堂直接推車把盒飯送到票房”,可陳曉英經常累得吃不下飯,“喉嚨都喊啞了,怕耽誤旅客買票,坐下就不挪窩!”
時光荏苒,硬板火車票早已淡出歷史舞臺,川渝間的鐵路建設更是今非昔比。根據兩地人員往來頻繁、經濟互補性強的特點,鐵路部門正著力開發優質動車產品,在成渝間實現產品、購票、乘車、服務“四個公交化”。
“從過去‘一票難求’,到如今像‘搭公交’,成渝鐵路運行效率真是大有提升!”陳曉英感慨不已。如今,隨著渝昆高鐵的開通,成渝間共計開行動車122對,日均發送旅客9.6萬人,滿足了成渝兩地百姓“大密度、高頻次、快節奏”出行需求,更好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軟紙火車票見證青春歲月
對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羅追曲平來說,一張張軟紙火車票,是青春歲月的見證。
2006年7月,作為最早的一批乘客,還在河北石家莊上大學的羅追曲平第一次乘坐青藏鐵路返鄉,站臺上擠滿了歡送人群和媒體記者。羅追曲平回憶,“車只在站臺停5分鐘,但所有人都在車廂外合影留念。”
登上列車,整潔的車廂、西藏特色的裝飾,都讓羅追曲平激動不已,這輛車原來真的能將他帶回西藏的家鄉。
激動也來自變化。此前,羅追曲平的返鄉路可謂曲折,先從石家莊乘坐火車抵達青海西寧或格爾木,然后再轉乘大巴車或者大貨車返回拉薩。當時大巴車發車時間不固定,轉乘找車過程可能十分漫長。加之西寧到拉薩路途遙遠,單程需要二三十個小時。羅追曲平記得,有一次回家,車輛壞在半路,他們在青藏高原無人區滯留了兩天兩夜。
2006年7月1日,世紀工程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成為旅客和貨物進出西藏的“大動脈”。羅追曲平的返鄉時間從三五天縮短到40多個小時,返鄉之路的便捷性和舒適性大幅提升。
大學畢業后,羅追曲平和青藏鐵路的故事仍在延續。他回到西藏進入教育系統工作,如今經常帶著學生外出交流研學,安全、快捷、準時的火車成了他們首選的交通方式。“有時候,我在車上也會跟孩子們講起我第一次坐火車回拉薩的故事,大家都驚嘆于這巨大的變化。”羅追曲平說。
如今,西藏鐵路網絡覆蓋日益完善,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那曲等地都能通過鐵路抵達,復興號動車組開上雪域高原,出行更加便捷,越來越多的人從鐵路網絡的完善中受益。
磁介質火車票情牽京張雙城
2024年是趙佳橋與妻子“雙城生活”的第十個年頭。工作日,他在北京的一家藥企上班,妻子則在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一所中學教書,夫妻倆只有周末才能在宣化的家中相聚。
“我是北京延慶人,妻子是河北張家口人。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我和她攜手組建家庭。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的那一天我倆領的結婚證。”趙佳橋介紹。
從那時起,往返京張兩地成為趙佳橋的日常。一摞淺藍色的磁介質火車票,是他近幾年乘坐京張高鐵留下的票根。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線路全長174公里,從北京北站出發,經北京市昌平區、延慶區,至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下花園區、宣化區、橋東區。京張高鐵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也成為2022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
“北京到張家口,單程縮減至四五十分鐘,而且車次多,周五下午就能買票回家,太方便了!”和近幾年越來越多往返京張的旅客一樣,趙佳橋難掩激動。
飛馳的京張高鐵,見證了中國鐵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比起過去坐硬座,京張高鐵座位更舒適,無線上網、空調、開放式餐吧、手機充電等功能讓旅途更加便利。”趙佳橋說,“高鐵開通后,我從北京回宣化的頻率,也從半個月一次提高到了每周一次。”
北京和張家口的聯系,因京張高鐵而更加緊密。自開通以來,京張高鐵的開行車次數量持續增長。
夜幕降臨,趙佳橋背著包走出宣化北站,妻子和一雙兒女已經等候在這里。多年來,那一張張磁介質火車票,既是這個小家庭努力奮斗的見證,也是他們相互牽掛、幸福生活的記錄和寫照。